第270章 与侯君集的第一次交锋与野心的试探(改)(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心胸狭隘,见不得别人说他的不好,无法容忍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为了报复自己的参奏,公然朝自己做出挑衅的动作。

    这种行为简直是肆无忌惮,无视朝廷的规矩和臣子的尊严。

    李恪扫视了一眼周围,见朝臣们都在窃窃私语,议论纷纷,明白若是按照侯君集的节奏走下去。

    无疑是一个被动且不利的局面。

    他知道,现在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周围的人看在眼里,稍有不慎就可能落下话柄。

    他不能就这样让侯君集得逞,更不能让自己陷入到所有朝臣的对立面。

    “哈哈哈哈哈......”

    所以,思考了片刻之后,李恪先是哈哈大笑了一番。

    然后,朝着周围的看戏的朝臣拱了拱手。

    这才缓缓的说道:“潞国公,没有想到,小王一句话都没有说,就做了一个这么小小的动作,就让您产生如此多的想法。”

    \"甚至如此激动,不惜放下国公的体面,在如此多的大臣面前对小王,发出如此严厉的指责。”

    李恪这句话可以说是相当损人的了,看似是对侯君集说的,其实是在向旁边的那些大臣说的。

    大致的意思不外乎,“大家快来看看,你们看,小王还一句话都没有说,潞国公就巴巴的说个不停,一点国公的样子都没有,对一个小他这么大的孩子,恶意揣测,心眼子实在是太多了,以后你们可要悠着点。”

    对于这些混官场的人来说,李恪的话实在是太直白了一些。

    所以在李恪说话之后,刚才还小声议论的朝臣们,顿时就像炸开了锅一样,

    议论声瞬间四起,纷纷侧目看向侯君集,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复杂和惊讶。

    “对啊!蜀王殿下,安安静静的站在那里,一句话也没说,这也能迁怒到他?”

    “可不是吗?差点被他带进沟里,没想到武将的心眼子也有这么多,太可怕了。”

    “我估计他是打不过程国公,想要转移话题,毕竟程国公长槊上的功夫,可是那也是咱们大唐前五的存在。\"

    “唉...蜀王殿下,还只是一个孩子啊!”

    ......

    侯君集听到周围的议论声,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他没想到李恪会如此巧妙地反击,将原本对他不利的局面扭转了过来。

    他瞪了李恪一眼,心中虽然愤怒,但表面上却不得不保持镇定。

    就在他准备出声辩驳一下的时候。

    李恪再次开口,打断了侯君集的话。

    这一次李恪的声音,变得温和而坚定,他继续开口道。

    “潞国公,小王理解您作为朝中的重臣,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心与忧虑。但请允许我澄清一下,我刚才的动作,其实不是对你做的,而是向程国公做的。”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李恪的目光转向了一旁还在朝侯君集叫嚣的程咬金,微微点头致意。

    程咬金这才点了点头,挣脱掉一旁控制他的武将们,恢复了国公爷的派头。

    ......

    作为唯一一个活到一百多岁,历经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六朝的元老。

    程咬金为人从表面上看粗犷豪放,不拘小节,但实则内心精明,粗中有细,善于审时度势。

    他此时听了李恪的话,虽然心中知道那就是对侯君集做出的挑衅动作。

    但此刻还是配合的说道:“可不是吗?蜀王殿下跟我打招呼,有些人非要赶鸭子上架,说是挑衅他,这心眼简直比阵眼还要小。”

    听到,程咬金脸上带着一丝戏谑的说出这么一句话。

    侯君集气的胸口剧烈起伏不停,估计要不是打不过程咬金,估计早就上去与他理论了。

    只不过,对自己已经展开攻击的人,李恪也是继续阴损的开口道。

    “潞国公,您的勇武和忠诚,是我大唐的骄傲。小王对您充满了敬意,如果小王刚才的行为,让您产生了误会了,我向您道歉。”

    说着,李恪还一脸真诚的向侯君集深深鞠了一躬。

    李恪这一番连削带打下来,旁边的所有朝臣都对这位刚刚在边疆立下大功的蜀王殿下,刮目相看。

    为人彬翩有礼,说话有理有据,更重要的是不居功自傲,对谁都是一副谦逊有礼的态度。

    听到李恪的话,侯君集也知道这一番短暂的交锋下来,是他败了。

    虽然心有不甘,若是再继续纠缠下去。

    那不光面子,就连里子也要被丢个精光。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所以,也只能借着李恪的话,借坡下驴,结束这一次短暂的交锋。

    有道是天理有循环,场外的较量终归起不到决定胜负的作用。

    李恪的陈情,才是这一次早朝的重头戏。

    希望这个大出风头的蜀王殿下,不要让他抓住把柄,不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