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明确方向(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上的士兵,已经由府兵制,直接改成了募兵以及职业化。

    以往无论是前去护卫商队也好,还是与突厥发生局部的摩擦也罢。

    只要是出兵,像粮草武器补给等物品,全是由专门的后勤队伍负责筹备和运送。

    近一年以来,他们都是在这种粮草补给全面提供的情况下行动。

    以至于让他们这些职业军人差点忘记,朝廷现在还是府兵制,出征时粮草大多需自筹一部分。

    除非战争僵持的时间很久,不然一般是不会主动提供粮草的。

    只不过,就在众人听完马周的话,放宽心来的时候。

    李恪的眉头却始终没有舒展开来。

    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沉思片刻后,他摇了摇头说道。

    “这件事不是针对北疆的,应该是冲着本王来的。”

    听到李恪的话,其他人俱是一愣,只有马周、王玄策等人率先领悟过来。

    经过,李恪的提醒之后,这件事也不难猜,一般来说朝廷出征,府兵是需要自筹补给粮草,但那也只是在常规的情况下。

    但这一次需要面对突厥这个昔日的霸主,此次朝廷大军出征,粮草供应至关重要。

    更何况,关中府兵赶到北疆,就最少需要近一个月时间,人吃马嚼,在途中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粮草。

    而李恪封地临近战场,李世民让他们提供部分粮草支援,似乎也近乎常理。

    “这是为何?难道是看我们好欺负吗?还是陛下见殿下富裕,就想从我们这里白薅一些粮草?”

    没有想明白其中的关键,但却一语成谶,靠着瞎说,蒙对了真相的单成天,又忍不住嘟囔了一句。

    王玄策闻言,沉声道:“单将军,不可妄言。”

    “朝廷此举并非针对我们,估计也是逼不得已。除了我们的封地靠近战场,若能提供粮草支援,可大大缩短补给线,对整个战局都有积极影响外。”

    毕竟单成天的话,有让李世民与李恪父子离心之嫌。

    王玄策深知此事的敏感性,继续岔开话题道。

    “估计,还是跟今年关中再次遇到的大旱灾有关。关中本就是朝廷的核心之地,此次大旱必然对粮食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如今,朝廷讨伐突厥,那些关中府兵估计也是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捉襟见肘的粮食面前,这才不得不向我们这些靠近战场的封地寻求支援。”

    只不过,今天,也不知道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还是单成天有意装疯卖傻。

    他依旧梗着脖子,满脸不服气地说道:“那还不是逮着殿下薅吗?去年的时候,长安有殿下在,殿下几乎以一己之力,将旱灾和蝗灾的影响降到最低。”

    说到这,单天成梗着脖子,朝着王玄策倔犟道。

    “怎么?如今殿下不在长安城,朝廷遇到困难,却又想把这沉重的负担压在殿下身上。就算殿下身为陛下的儿子,对大唐的百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也不能可着咱们使劲薅啊?”

    “殿下,如今又不是孤身一人,他身上可是肩负着整个北疆十四州百姓的重任与期望。这两万石粮食的要求,这不是把咱们往绝路上逼吗?”

    王玄策眉头紧皱,正欲再次斥责单成天,李恪却抬手示意他不必多言。

    李恪看着单成天,语气平静地说道:“单将军,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如今大军即将开拔,抱怨已是无用。”

    单成天张了张嘴,欲言又止,最终还是低下头,不再言语。

    李恪扫视众人,继续说道:“正如王参军与单将军所言,此次朝廷向我们索要粮草,无论是无奈之举也好,是明摆着吃定本王也罢。”

    “现在的情况是,怎么解决这两万石粮食的问题,对于北疆来说,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朝廷的命令也不可违抗。我们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尽管李恪对李世民的这道命令,也十分的厌恶。

    他身为众人的主心骨,也不能直接摆出不满意朝廷的架势,不然不说影响不好,还可能会让手下的人,对朝廷产生不满。

    这是他不愿看到的结果。

    所以,他必须保持冷静和理智,寻找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

    想到这里,他朝着左手边第一位的马周说道。

    “马长史,封地内的储蓄的粮食,都是由你一手负责的,不知道我们现在究竟有多少存粮?是否有办法在不影响北疆百姓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尽量筹集出一部分粮食以应朝廷之需?”

    听完李恪的话之后,眉前皱成一个“川”字的马周,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李恪。

    李恪见状,还以为是存粮情况十分糟糕,他微微前倾身子,再次开口道。

    “若是存粮不足,那趁着最近还有一段时间,派人去与周边地区交涉,看是否能通过贸易或者互助的方式,获取一些粮食支援。”

    说到这,李恪猛地一拍脑袋,像是想起了什么事一样,继续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