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明确方向(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最近一段时间,咱们北地的太原王氏,不是见势搭乘上我在长安城弄出来的煤炭这趟东风,挣了不少钱吗?”

    “导致我们最近一段拍卖的俘虏,大部分都被他们买走,拉去挖煤了。可以试着与他们沟通一下,看能否直接出售一批俘虏给他们,以换取粮食支持。”

    “又或者以其他互利的方式达成合作,解决这次的粮食难题。毕竟在这关键时期,若能得到他们的助力,能够极大的缓解北疆普通百姓的压力。”

    只不过李恪并不知道,马周没有立即回答他有关粮食的问题。

    并不是储蓄的粮食,不够完成这次朝廷规定的两万石任务。

    而是,去年的旱灾和蝗灾过后,在长安的粮食物价重新归于正常,不需要再从交耻趾国运粮。

    马周考虑到李恪重新分封的封地幽州,地处北方,常年收到突厥骚扰,百姓无法安心种植,有可能缺少粮食后。

    并没有停下从交耻趾国运粮,而是让船队直接将粮食运到了幽州。

    所以,源源不断的从交耻趾国运粮近一年的粮食,如今北疆的粮食储备远比李恪想象的要多。

    这件事,马周还专门给李恪写了一道详细的奏本。

    应当是李恪没有看到,又或者忽略了......

    刚才的马周也不是为了那两万石粮食为难,而是,想着用何种的办法,将两万石粮食交给朝廷。

    如果,两万石粮食,直接一次性交给朝廷所在的大军。

    这无疑告诉朝廷,燕王李恪封地上的粮食储备极为丰富,随随便便就能拿出两万石粮草。

    万一这场战争,旷日持久,等到朝廷大军的粮食再次不足的时候。

    不用想,肯定会将索要粮草的矛头,再次对准北疆。

    要知道,对于这些粮草,朝廷不用花一文钱,战后的一句夸奖,就可能一笔揭过......

    而对于李恪所在的封地而言,就是一大笔白花花的银子。

    所以,别说单成天不乐意,就算是马周也满心的不情愿。

    在李恪还不容意说完之后,他刚想解释一下。

    只不过很快就被王玄策给打断了。

    “殿下,我反对这个意见!”

    只见王玄策一脸气愤的站起身来,气势汹汹的说道。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