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丑话说在前(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希望他有事。

    隋玉瞻那人纨绔轻浮讨人嫌,嘴又贱,反正没什么矫情,死不死的他倒是不大关心。

    彭敬神情凝重:“隋知州和隋夫人都染上天花,不过,隋知州是被隋夫人所杀,隋夫人杀了丈夫后自杀。

    隋玉良和隋玉瞻不知所踪。”

    周诚震惊,这是什么情况?

    知州夫人杀了知州大人然后自杀?

    周诚脑补了一出宅斗大戏。

    隋玉良没死就好。

    安慰彭敬:“隋大哥吉人自有天相,我相信他不会有事的。”

    “但愿吧,隋玉良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为天下百姓做些实事,惊才绝艳的天才却被山匪毁了,这一生无缘进入朝堂。

    以他的才干教皇子公主都使得,如今却只能在小小的书院做夫子。”

    彭敬抿紧唇角,眼神忧郁显得忧心忡忡。

    既担心好友,又为今年的干旱发愁。

    周诚见他心情沉重,转移话题说起水窖的事。

    “水窖?”彭敬的注意力果然被转移,转瞬间双眼亮了起来。

    “这是怎么个做法?”

    周诚仔细讲解了一番,将挖水窖的方法和三合土的配比交给彭敬。

    “大哥可以让各村各镇派几个人去大营子沟学一学怎么做,寻找水源得他们自己想办法。”

    照西县面积大,大营子沟在最北边,与它距离最远的村镇相距近百里,若是来大营子沟取水着实太远。

    “先前听一名猎户讲陈家集东边大山里有几眼泉水,出水量很大,几十年前大旱泉水未曾断过。

    这大山里肯定有水,我召集些经常进山的猎户去瞧瞧,再多寻几处。

    时间紧不用每家都打水窖,每个村先打两三个大的应应急。

    尽最大可能让附近几个县的百姓不用去逃荒。”

    逃荒的百姓实在没活路了最后就成了流民,一些人为了口吃的无恶不作,在官道上拦截、对沿途的村镇烧杀抢掠。

    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安分守己的老百姓。

    流民数量太多会是非常大的隐患,堵不如疏,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周诚把竹炭的用处和优点、烧制方法告诉彭敬,又给了彭敬二十个金锭,以防急需用钱。

    彭敬没跟他客气收下了金锭。

    县衙出来周诚去了趟陈家集。

    去瞧瞧陈芸娘的娘家人最近如何。

    陈家集有几个村民死于天花,其中包括当年造谣毁了陈芸娘名声,夺走她亲事的本家堂妹。

    天收了,倒是不用再报仇。

    同样造谣姐姐的陈丽娘和她儿子也染上了天花,不过她运气好熬过了一劫,没死成。

    陈家其他人幸运的没被染上。

    陈父陈母身体就那样,好不了但也还能熬个几年。

    一番寒暄后陈满仓主动说:“妹夫,实在对不住,欠你的银子现在还没还,我们卖掉些粮食先还你一些,剩下的还得再拖几年。”

    两次兵役,陈家欠周诚的银子越来越多,第一次借的还没还清,去年又欠下。

    可银子不好挣,一个冬季兄弟俩都没能在镇上、县城找到活儿干。

    这两年陈家存下不少粮食,虽说增加了几张吃饭的嘴,一日两餐话倒也够吃两三年。

    地里的庄稼成片成片的晒死,有点家底的人家都在屯粮。

    近来粮食价格涨的有点猛,红薯能卖到五文一斤,红薯粉条二十五文,糙米涨到三十五文,麦粉涨的就更高。

    如此高的价格,粮铺都已经买不到粮食。

    兄弟俩和陈父陈母商量了一下,想趁粮食价格高卖掉一些还债。

    周诚抬手:“大哥,银子不急,以后日子还长着,等年景好了再提还钱的事。

    粮食千万不能卖,今日卖出去,将来两倍三倍的钱都未必能买回来。

    干旱不会只旱一年,去年有了苗头。

    今年地就种不成了,明年后年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粮食关系到一家人的命,卖是绝对不能卖的。”

    陈满仓感激道:“多谢妹夫。”

    陈丰收跟着道谢。

    陈丰收原来话挺多,这两三年女儿一个接一个的生,加上陶氏生的三个,一共生了七个,一个带把的都没有。

    跟周童生和周信家有得一拼,只有生女儿的命。

    吴大爷家想要个女儿孙女还生不出来。

    村里一些长舌妇说话难听,陈丰收被打击的够呛,没有儿子抬不起头来人变得沉默寡言,也不跟村里人打交道。

    周诚不好安慰他说女儿更贴心、不比儿子差之类。

    女儿是更贴心,可在古代,儿子对一个家庭来说确实非常重要。

    顶门立户、壮劳力、传宗接代、养老送终等等。

    女子不能立女户。

    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娘家成了外家,凡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