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屠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过,魏军骑兵想要撤回安邑 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秦军骑兵比魏军多,在魏军想撤退的情况下,秦军骑兵开始竭尽所能的拖住魏军骑兵。

    同时,秦军步兵和重甲骑兵也对魏军骑兵展开拦截。

    最后,这场陆安组织的反击战,以魏军惨败而告终,超过三千魏军战死。

    同时,此战也彻底向安邑的魏军宣告了一个事情,那便是,别看围城的秦军人数不多,但是,秦军的战力极其强悍。

    尤其是,晏明为安邑围城战,特地要了四千五百重甲骑兵。

    这四千五百重甲骑兵,在安邑四面,各安排了一千,晏明手上还有五百重甲骑兵作为预备部队。

    四千五百重甲骑兵,在战场上,完全可以说是以一当十的存在。

    秦国一战彻底打消了魏军出战作战的心思。

    随后,围城的秦军开始加强营垒的防御。

    而在晏明包围安邑的同时,大量秦军,秦国再次向魏国战场增兵。

    十万秦军同秦魏边境的八万秦军,开始对魏军各地进行攻略。

    不过,秦军对魏国的攻略非常克制,并没有直接进行鲸吞,而是以魏都安邑为分界线。

    安邑以西的围城领土,秦国尽数侵占,而安邑以西的魏国领土,秦国却没有继续东侵。

    所以,秦国在拿下魏国三分之一的土地以后,便暂时停止了东进的脚步。

    不过 秦军依然保持着对安邑的围城。

    而已经攻陷郑国的秦军,在接管郑国东部和南部边境以后,李嗣业和高平,率领六万秦军北上,前来支援晏明对安邑的围城战。

    这让晏明麾下的秦军兵力,增加到了十八万。

    兵力得到加强的晏明,开始了在安邑城外的作业。

    数万秦军被投入到了挖掘工作当中,秦国大军,在所有通往安邑的主干道周边,都挖掘了壕沟。

    并且,在靠近安邑一侧,秦国连续挖掘了两道壕沟。

    秦军彻底堵死了安邑城内魏军,对外的交通往来。

    而在秦国包围安邑的同时,随国和楚国,也终于有动作了。

    不过,两国不是派兵前来支援魏国,而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出兵侵占魏国国土。

    随国重新吞下了被魏国不久前控制的蔡地,唐地。

    而楚国,则拿下了魏国之前得到的宋地。

    在瓜分了之前魏国灭亡七国联盟的好处以后,随国和楚国暂停了扩张。

    在随国和楚国侵吞魏国土地的时候,魏国能做的,也只有把之前侵占的蔡地,唐地,宋地,拱手相让。

    毕竟,这些地方魏国现在根本守不住。

    与其将为数不多的魏军消耗在和随国以及楚国的战争当中,不如让他们前来安邑勤王。

    陆安向魏国各地发出勤王令以后,魏国各郡县虽然有积极响应,但是,随着随国和楚国的进攻,魏国各地的勤王行动不得不先暂停。

    而当随国和楚国对魏国的战事结束以后,时间已经来到了九月。

    此时,魏国被包围已经有五个月了。

    不过,安邑城内储备了大量的粮食,五个月的时间,还是可以支撑住的。

    不过,魏国各地的勤王军,并没有立刻行动 因为时间已经到九月了。

    快秋收了,对于目前魏国各郡县来说,秋收太重要了。

    因为,不管是守卫现有土地,还是组织军队勤王,都离不开一样东西,钱粮。

    在安邑被秦国包围以后,安邑便失去了作为魏国枢纽的作用。

    在魏国,安邑可不单单只是魏国首都,其还是魏国的经济,政治,交通中心。

    魏国各地官员,驻军的俸禄,军饷,一般来说,是向从各地运输到安邑 再由安邑分发到各地。

    可随着安邑被包围,各地官员,驻军的俸禄和军饷,自然无从谈起。

    好在,陆安也知道这种情况,便让各郡县,自行解决勤王军的钱粮问题。

    所以,对于魏国各郡县来说,接下来的秋收,过于重要。

    就算要去勤王,也得先收完麦子。

    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也得先等他们收好粮食再说。

    于是,魏国各郡县的勤王军因为秋收的原因,硬生生的被拖到了十月末。

    而由于安邑被围,各地魏军无法进行统一的调度指挥。

    所以,各郡县的勤王军无法扭成一股绳。

    ……

    安邑东面二十五里,鸡尾码头。

    此地是安邑以东最大的码头,在秦军围城之前,安邑以东的大量魏国郡县的粮食物资,都是运抵此地,然后转运进入安邑城。

    而此时,鸡尾码头当中,遍布尸体,码头上停泊的数十艘船只上面,也是遍布尸体。

    大量的尸体漂浮在水面上面,密密麻麻的看的人头皮发麻。

    原来,不久前,一支大约六千人的勤王军,通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