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优势在我(1/2)
十一月二十二日。
李言得到了一个消息,那便是,一支五百人的燕军部队,出现在了济阴城外,而拥有数千守军的济阴城,在五百燕军面前,丝滑的放下了武器。
李言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有一些吃惊的,李言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济阴投降好像是十二月份。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李言一直阻挠向济阴运粮,让事情发生了改变。
不过,济阴投降,对于李言来说 算是好像。
随着济阴投降,李言不需要继续想办法阻扰粮食的运输了。
于是,在得到济阴投降的消息以后,李言立刻返回了睢阳。
因为李言清楚,随着济阴的沦陷,李巨会带着彭城的唐军撤到临淮,同时 雍丘也会随着济阴,东平等地的沦陷,而变成一座孤城。
而燕军方面,在意识到无法攻下张巡驻守的雍丘以后,便准备绕过雍丘,先进攻宁陵,一方面威胁睢阳,一方面切断雍丘的后路。
李言现在返回睢阳,还来得及参与宁陵之战。
李言先是回到睢阳城,将之前招募的民夫尽数解散。
然后,立刻带着留在睢阳城的人,前往宁陵。
翌日。
李言带人抵达了宁陵。
此时的宁陵,许远正率领睢阳军驻守于此。
在城外的大营当中,李言见到了宁陵。
“哈哈哈,李言啊,你干得非常好啊!”
许远一见到李言便大笑的夸奖了起来。
济阴投降的消息 许远已经收到,之前,许远对于李言运粮的缓慢还有一些不满,而随着济阴投降的消息传来,许远的不满,瞬间变成了开心。
李言这段时间的耽误,让济阴没能从睢阳获得粮食,为睢阳保住了一万五千斛粮食。
要知道,李言这一举动,不单单让睢阳守军,多了一万五千斛粮食,还让叛军少获得了一万五千斛粮食。
可以这样说,如果李言之前兢兢业业的运输粮食,那么,此时济阴城内便是一万多斛粮食,依靠这些粮食,叛军在占据济阴以后,可以快速南下宁陵,睢阳。
而此时,济阴城内没有获得睢阳的粮食,那么,叛军就算进占了济阴,也无法获得额外的补给。
想要南下宁陵,睢阳,在获得粮食补给之前,根本办不到。
因为叛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先调运粮食。
在战争当中,从自己后方运粮食到前线 和从敌人手上获得粮食的消费比是极大的。
兵法有云,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也就是说,从敌人那里获得一斤粮食,相当于为自己这边节省了二十斤粮食。
而叛军没有获得济阴城的上万斛粮食,相当于叛军要多消耗几万,甚至几十万斛粮食。
对于唐军来说,让叛军多消耗那么多粮食,是有好处的。
可以说,济阴无粮,叛军短时间内 不会有什么动作。
而这段时间,对于睢阳来说,将是极其宝贵的缓冲期。
许远准备在叛军完成补给之前,最后再加强一番睢阳的防御。
尽管李巨的表现不尽人意,但是,许远还是向李巨请求支援。
许远的要求不高,他不要求许远派遣几千几万援军,哪怕李巨可以再给一些物资支援就可以了。
除了向李巨求援以外,许远还向周边其他唐军请求支援。
在许远看来,哪怕其他地方的唐军 可以多派一个人来,多支援一斛粮食 对于睢阳来说,都是宝贵的。
而事实也确实和许远预计的一样。
由于济阴没有足够的粮食,哪怕此时,燕军已经控制了济阴 距离宁陵,睢阳不过百里,可是,因为没有在济阴获得粮食,此时占据济阴的燕军,只能等待后方将粮食运输上来。
如果济阴此时有粮食,那么,燕军完全可以依靠济阴的粮食,迅速南下。
而张巡在济阴投降以后,也果断放弃了坚守了许久的雍丘,率领雍丘守军,向宁陵撤退。
张巡撤到宁陵,是准备和许远互为依靠,宁陵和睢阳了两地,互为犄角。
很快,张巡便率领雍丘守军,撤到了宁陵。
许远见张巡到来,也是十分欢迎的,此时的张巡已经不是县令了。
由于张巡在雍丘的战绩,张巡已经被李巨封为了先锋使。
许远张巡两人的见面自然是十分融洽的,说起来,许远和张巡可以算是同一类人。
两人都对大唐忠心耿耿,也都是有实干的人才。
只能说,江淮有张巡和许远是幸运的。
两人但凡少一个,江淮都不可能安然无恙。
毕竟,李巨已经展示过其转进如风一般的本事了。
许远和张巡合兵一处,对于睢阳来说是好事。
但是,许远派去请求支援的人都带回来了很多坏消息。
李言得到了一个消息,那便是,一支五百人的燕军部队,出现在了济阴城外,而拥有数千守军的济阴城,在五百燕军面前,丝滑的放下了武器。
李言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有一些吃惊的,李言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济阴投降好像是十二月份。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李言一直阻挠向济阴运粮,让事情发生了改变。
不过,济阴投降,对于李言来说 算是好像。
随着济阴投降,李言不需要继续想办法阻扰粮食的运输了。
于是,在得到济阴投降的消息以后,李言立刻返回了睢阳。
因为李言清楚,随着济阴的沦陷,李巨会带着彭城的唐军撤到临淮,同时 雍丘也会随着济阴,东平等地的沦陷,而变成一座孤城。
而燕军方面,在意识到无法攻下张巡驻守的雍丘以后,便准备绕过雍丘,先进攻宁陵,一方面威胁睢阳,一方面切断雍丘的后路。
李言现在返回睢阳,还来得及参与宁陵之战。
李言先是回到睢阳城,将之前招募的民夫尽数解散。
然后,立刻带着留在睢阳城的人,前往宁陵。
翌日。
李言带人抵达了宁陵。
此时的宁陵,许远正率领睢阳军驻守于此。
在城外的大营当中,李言见到了宁陵。
“哈哈哈,李言啊,你干得非常好啊!”
许远一见到李言便大笑的夸奖了起来。
济阴投降的消息 许远已经收到,之前,许远对于李言运粮的缓慢还有一些不满,而随着济阴投降的消息传来,许远的不满,瞬间变成了开心。
李言这段时间的耽误,让济阴没能从睢阳获得粮食,为睢阳保住了一万五千斛粮食。
要知道,李言这一举动,不单单让睢阳守军,多了一万五千斛粮食,还让叛军少获得了一万五千斛粮食。
可以这样说,如果李言之前兢兢业业的运输粮食,那么,此时济阴城内便是一万多斛粮食,依靠这些粮食,叛军在占据济阴以后,可以快速南下宁陵,睢阳。
而此时,济阴城内没有获得睢阳的粮食,那么,叛军就算进占了济阴,也无法获得额外的补给。
想要南下宁陵,睢阳,在获得粮食补给之前,根本办不到。
因为叛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先调运粮食。
在战争当中,从自己后方运粮食到前线 和从敌人手上获得粮食的消费比是极大的。
兵法有云,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也就是说,从敌人那里获得一斤粮食,相当于为自己这边节省了二十斤粮食。
而叛军没有获得济阴城的上万斛粮食,相当于叛军要多消耗几万,甚至几十万斛粮食。
对于唐军来说,让叛军多消耗那么多粮食,是有好处的。
可以说,济阴无粮,叛军短时间内 不会有什么动作。
而这段时间,对于睢阳来说,将是极其宝贵的缓冲期。
许远准备在叛军完成补给之前,最后再加强一番睢阳的防御。
尽管李巨的表现不尽人意,但是,许远还是向李巨请求支援。
许远的要求不高,他不要求许远派遣几千几万援军,哪怕李巨可以再给一些物资支援就可以了。
除了向李巨求援以外,许远还向周边其他唐军请求支援。
在许远看来,哪怕其他地方的唐军 可以多派一个人来,多支援一斛粮食 对于睢阳来说,都是宝贵的。
而事实也确实和许远预计的一样。
由于济阴没有足够的粮食,哪怕此时,燕军已经控制了济阴 距离宁陵,睢阳不过百里,可是,因为没有在济阴获得粮食,此时占据济阴的燕军,只能等待后方将粮食运输上来。
如果济阴此时有粮食,那么,燕军完全可以依靠济阴的粮食,迅速南下。
而张巡在济阴投降以后,也果断放弃了坚守了许久的雍丘,率领雍丘守军,向宁陵撤退。
张巡撤到宁陵,是准备和许远互为依靠,宁陵和睢阳了两地,互为犄角。
很快,张巡便率领雍丘守军,撤到了宁陵。
许远见张巡到来,也是十分欢迎的,此时的张巡已经不是县令了。
由于张巡在雍丘的战绩,张巡已经被李巨封为了先锋使。
许远张巡两人的见面自然是十分融洽的,说起来,许远和张巡可以算是同一类人。
两人都对大唐忠心耿耿,也都是有实干的人才。
只能说,江淮有张巡和许远是幸运的。
两人但凡少一个,江淮都不可能安然无恙。
毕竟,李巨已经展示过其转进如风一般的本事了。
许远和张巡合兵一处,对于睢阳来说是好事。
但是,许远派去请求支援的人都带回来了很多坏消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