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攻魏,攻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而刚刚被占领的江汉和南阳地区的楚国百姓,短时间内是无法参加秦国军队的。

    在以军武立国的秦国,无法加入军队,便意味着,失去了最快捷的上升渠道。

    当然,秦国不会真的不让江汉和南阳地区的楚国百姓参军,毕竟,丧失上升渠道带来的影响,可是非常巨大的。

    只是,秦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消除楚国留下的影响。

    ……

    “要我说,我们还是先攻下郑国才可以。”

    “先攻下郑国,郑国在得到温县以后,已经和护城连成一片,不拿下护城,温县组成的防御体系,我们拿什么灭亡郑国?”

    “走南阳啊,现在南阳在我们手上了,我们可以从南阳出兵,直击郑国。”

    “走南阳,你知道从南阳出兵要耗费多少粮食物资吗?”

    “南阳地区 南部水路确实不少,可到了宛城以后,再往北 就没有水路了,想要再接上水路,便要到叶县,而从叶县到宛城,起码得有两百里路。”

    “这两百里路可都是陆路运输啊!”

    “灭郑军队起码得要十几二十万,那么多军队,需要多少人,多少车马来进行粮草物资的转运?”

    “要我说,我们不如先拿下处于魏国的温县,然后再突破郑国护城!”

    ……

    李言看着一众军方大佬聚集在一起争辩着,也是有一些烦恼。

    在南下江汉地区和南阳地区以后,秦军开始考虑,接下来应该打谁了。

    楚国是不能再打了。

    秦国虽然刚刚占据江汉和南阳地区,但是,还没有把这两个地区消化完毕,这时候,继续打楚国,后勤补给线无法保证绝对安全。

    另外,再往东打,秦国将进入楚国封君贵族的势力范围。

    虽然说,楚国封君贵族的实力,比楚国皇室要差,但是,一旦秦国进攻楚国封君贵族的势力范围,便相当于变相让楚国皇室和封君贵族联合在一起。

    这不是秦国愿意看到的,至少不是现在秦国愿意看到的。

    而且,再打楚国,魏国和随国恐怕不会眼睁睁的看着。

    因为,之前秦国攻楚,已经得到了太大的好处了,魏国和随国尽管目前还是秦国的盟友,但是,不可能放任秦军继续吞并楚国领土。

    再攻楚,魏国和随国不会袖手旁观。

    所以,秦国准备将目标调转到魏国和郑国身上。

    目前,秦国内部,对于攻魏还是攻郑,还没有一个定论。

    攻魏最大的问题还是一个问题,补给。

    秦,魏之间被山脉阻断,秦国想要攻魏,就必须先要解决后勤补给问题。

    虽然说,秦国在山脉以东,有大量新占的魏国领土,但是,想要灭魏,秦国需要动用的军队数量,起码在三十万。

    而秦国在山脉以东的控制区域并不大,想要积攒下满足三十万大军,至少为期半年的战争所需要的粮食物资,根本不可能办到。

    以目前,秦国在山脉以东所占地区的情况,最多只能支持秦国五万军队的作战。

    所以,想要攻魏,秦军需要的粮食,绝大多数还是要从秦国进行运输。

    可是,想要把粮食运输到攻魏前线,秦国只有两条路。

    一条,穿越阻隔秦魏两国的山脉。

    这条山脉,除了汜水关以外,还有三条径。

    但是,不管是汜水关还是另外三条径,都无法满足大军长期的作战需求。

    这四条路线当中,汜水关所在的路线是最好走的,但是,也只能维持大军进行有限的作战。

    补给距离不能超过三百里。

    一旦超过三百里,以汜水关的运输能力 将无法保证几十万大军的补给需求。

    至于另外三条路线,还不如汜水关呢!

    要知道,径代表的意思,可是小路。

    对于不同的道路状况,是会使用不同形容词的。

    像可以容纳三辆马车并驾齐驱的叫路,可以容纳两辆马车的叫道,而只能容纳一辆马车通过的,则是渝,而只能容纳一辆独轮车通过的,则被称为径。

    所以,有时候看到一些道路的名称,就可以知道其的大致状况。

    比如说,太行八径,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这八条路线的通过性是非常差的,基本只能满足独轮车通行。

    而另外三条路线也是如此,能被叫径,就说明,根本无法满足车辆通过,只能用独轮车进行运输。

    由于进攻魏国恶劣的补给情况,所以,不少人倾向于先打郑国。

    只要拿下了郑国,那么,秦国便可以依托黄河走水路,解决攻魏的补给问题。

    可要打郑国也有问题,那便是郑国已经堵死了秦依托水路打郑国的路线。

    护城,温县组成的防御体系,让秦国想要突破封锁 进攻郑都,难度不小。

    而且,一旦秦国进攻郑国,魏国一定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