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集 巴丘之殇(5/5)
跳,暗道:人言英雄所见略同,果不其然。
因思孔明经略荆南未回,便依己意回书孙权:备与刘璋同为皇族后裔宗亲,望借先人英灵以匡救汉室。刘璋得罪将军,前番欲使公瑾攻之,某心已惊惧不安。但因大军已发,不敢复有他议,恐惹公瑾不快;若其以南郡刺史之名来讨荆州,则某无栖身之地矣。公瑾固执攻蜀之计,不幸殒丧半途,此亦天意不从其愿,无可置疑。当此之后,某不敢再闻攻蜀之语,望君侯宽恕刘璋之过,令其自醒。若此请不得君侯允诺,某当披发,归隐山林。
孙权见刘备书中如此请求,以为是其真意,便罢攻蜀之议。
十余日后,孔明自荆南四郡回至荆州。刘备接入府衙,施礼已毕,孔明便问:庞士元军师何在,近日可无恙否?
玄德听到此问,猛然醒悟:庞统原来是冲着军师来的?某却不知。此人来时只说求官,未提先生之名,某即以常人待之,使其赴耒阳县宰之职。近闻在任上十余日不理县政,好酒废事,吏役皆怨。
孔明笑道:庞士元号称凤雏,与伏龙徐元直齐名,胸中之学,胜我十倍。某往柴桑吊丧时将其觅到,才命来荆州,岂可以百里之才任之。士元来时,未曾出示我荐书耶?
刘备:某令其去做县宰时,欣然而去,并未出示先生荐书。
孔明:大贤使处小任,往往任酒隐智。欣然赴任,是观主公用人气度,故意如此。
玄德听了,面红耳赤,急令三弟张飞:速往耒阳县,敬请凤雏先生前来荆州相见。
张飞领命,遂亲赴耒阳,引庞统来见。刘备率先下阶相迎,连连打拱作揖,请恕怠慢贤士之罪。庞统还礼不迭,亦请恕己在耒阳无状。
只听哈哈大笑,屏风之后转出诸葛孔明,调侃二人前倨后恭。庞统这才拿出孔明及鲁肃所荐之书,交给刘备。两封书中之意,均言凤雏到日,宜即重用。
玄德喜道: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伏龙虽去曹营,凤雏归来,则汉室可兴矣。
遂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
春秋交替,时光荏苒。
这一日刘备与孔明、庞统在江陵衙中闲谈,忽地想起一事,便问庞统:先生即曾任周瑜之功曹,应尽知其来往文书。闻说某前番到南徐就亲之时,周瑜曾密书与孙权,让仲谋扣留我于江东,不使放回。是否果有此事?先生可如实告我,不必隐瞒。
庞统即刻答道:确有此事。非但公瑾,吕子衡也曾如此上言,奈孙权未听。
刘备失惊,慨然叹息:当时我有求于孙权,不得不往。不料竟险些落到周瑜手中!可谓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若非孔明提前设计,令子龙求鲁子敬向孙权极力陈说利害,恐某今日已为江东所害。如今想来,某过江就亲是谓险棋,并非万全之计。
正闲话之间,忽报赵云派人自桂阳来书,言降将太守赵范挂印逃走,不知所踪。
刘备叹道:子龙果有先见之明。也亏得孔明夺他兵权,才不致有举城反叛之失。
庞统不明其指,便问:子龙所云赵范之事,所为何故?
刘备:当南郡之战正酣,某表荐公子刘琦任荆州刺史,孔明率子龙辅其南征荆州四郡。公子到处,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都望风而降。孔明令子龙取代赵范任桂阳太守,赵范有寡嫂樊氏,国色天香之姿,为讨好子龙,即以同姓同宗为由拜子龙为兄,请将樊氏改嫁赵云。子龙亦以同姓同宗为由,力辞不允。
庞统:自古以来,弟纳兄孀,亦不为过。
孔明:当时我也是如此想法,便问子龙,如此美貌女子,何不顺水推舟纳之?赵云却答说赵范被迫投降,其心不测,此后若反,既为亲属,则必受连累,故此拒之。今赵范果然叛逃,以此观之,赵云实怀远见,乃是个奇男子也。
刘备摇头道:二位军师不知,赵云不纳樊氏,实因难忘师妹貂蝉也。(本集完)
因思孔明经略荆南未回,便依己意回书孙权:备与刘璋同为皇族后裔宗亲,望借先人英灵以匡救汉室。刘璋得罪将军,前番欲使公瑾攻之,某心已惊惧不安。但因大军已发,不敢复有他议,恐惹公瑾不快;若其以南郡刺史之名来讨荆州,则某无栖身之地矣。公瑾固执攻蜀之计,不幸殒丧半途,此亦天意不从其愿,无可置疑。当此之后,某不敢再闻攻蜀之语,望君侯宽恕刘璋之过,令其自醒。若此请不得君侯允诺,某当披发,归隐山林。
孙权见刘备书中如此请求,以为是其真意,便罢攻蜀之议。
十余日后,孔明自荆南四郡回至荆州。刘备接入府衙,施礼已毕,孔明便问:庞士元军师何在,近日可无恙否?
玄德听到此问,猛然醒悟:庞统原来是冲着军师来的?某却不知。此人来时只说求官,未提先生之名,某即以常人待之,使其赴耒阳县宰之职。近闻在任上十余日不理县政,好酒废事,吏役皆怨。
孔明笑道:庞士元号称凤雏,与伏龙徐元直齐名,胸中之学,胜我十倍。某往柴桑吊丧时将其觅到,才命来荆州,岂可以百里之才任之。士元来时,未曾出示我荐书耶?
刘备:某令其去做县宰时,欣然而去,并未出示先生荐书。
孔明:大贤使处小任,往往任酒隐智。欣然赴任,是观主公用人气度,故意如此。
玄德听了,面红耳赤,急令三弟张飞:速往耒阳县,敬请凤雏先生前来荆州相见。
张飞领命,遂亲赴耒阳,引庞统来见。刘备率先下阶相迎,连连打拱作揖,请恕怠慢贤士之罪。庞统还礼不迭,亦请恕己在耒阳无状。
只听哈哈大笑,屏风之后转出诸葛孔明,调侃二人前倨后恭。庞统这才拿出孔明及鲁肃所荐之书,交给刘备。两封书中之意,均言凤雏到日,宜即重用。
玄德喜道: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伏龙虽去曹营,凤雏归来,则汉室可兴矣。
遂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
春秋交替,时光荏苒。
这一日刘备与孔明、庞统在江陵衙中闲谈,忽地想起一事,便问庞统:先生即曾任周瑜之功曹,应尽知其来往文书。闻说某前番到南徐就亲之时,周瑜曾密书与孙权,让仲谋扣留我于江东,不使放回。是否果有此事?先生可如实告我,不必隐瞒。
庞统即刻答道:确有此事。非但公瑾,吕子衡也曾如此上言,奈孙权未听。
刘备失惊,慨然叹息:当时我有求于孙权,不得不往。不料竟险些落到周瑜手中!可谓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若非孔明提前设计,令子龙求鲁子敬向孙权极力陈说利害,恐某今日已为江东所害。如今想来,某过江就亲是谓险棋,并非万全之计。
正闲话之间,忽报赵云派人自桂阳来书,言降将太守赵范挂印逃走,不知所踪。
刘备叹道:子龙果有先见之明。也亏得孔明夺他兵权,才不致有举城反叛之失。
庞统不明其指,便问:子龙所云赵范之事,所为何故?
刘备:当南郡之战正酣,某表荐公子刘琦任荆州刺史,孔明率子龙辅其南征荆州四郡。公子到处,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都望风而降。孔明令子龙取代赵范任桂阳太守,赵范有寡嫂樊氏,国色天香之姿,为讨好子龙,即以同姓同宗为由拜子龙为兄,请将樊氏改嫁赵云。子龙亦以同姓同宗为由,力辞不允。
庞统:自古以来,弟纳兄孀,亦不为过。
孔明:当时我也是如此想法,便问子龙,如此美貌女子,何不顺水推舟纳之?赵云却答说赵范被迫投降,其心不测,此后若反,既为亲属,则必受连累,故此拒之。今赵范果然叛逃,以此观之,赵云实怀远见,乃是个奇男子也。
刘备摇头道:二位军师不知,赵云不纳樊氏,实因难忘师妹貂蝉也。(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