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集 再战合肥(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孤看你今番还往哪里走?

    刘雄鸣仰面嘻嘻而笑,又扮一个鬼脸儿:某本善走,但遇丞相便法力尽失,走不动了,你道怪是不怪?莫非丞相夺了张鲁之地,又将其天师之位也夺了来,灭了臣的法术?

    曹操见他如此惫赖,但也对自己诚心悦服,即不予深究,将其调往渤海郡任郡丞。

    字幕:此后刘雄鸣就永留渤海,直到去世。其收缘结果,与此先行交待。

    于是汉中诸郡皆平,曹操传令于各郡分设太守,置都尉,大赏士卒。歇兵旬日,见军士元气尽复,便会集谋士,讨论今后行止。

    主簿司马懿起身说道:今即得东川,西川之道通矣。丞相何不以新得汉中之兵,顺道而下,以取葭萌?

    镜头闪回,补叙司马懿进谏原因。

    司马懿自归曹操以来,因恐遭曹操所忌,行事极为小心恭谨,极少出谋划策。

    临出邺都之时,司马懿收到叔父水镜先生司马德操密书,其书略云:

    少帝刘辩已入西川,刘备今名为益州牧,实为史侯所用。侄儿此番随军西征,务必于曹操平定汉中之时择机献计,奏请乘胜攻蜀,以动其疑,必反其道而行。此乃奇计,慎之!

    书中用意,竟与左慈与刘晔行前所嘱,一字不差。

    司马懿幼随父亲在洛阳任上,常至东郊玄天观中请教观主史子眇道法,彼时便与史侯相熟,又共同师事于名儒蔡邕,乃是儿时玩伴,旧日同窗,情谊自是非同一般。

    此番既受叔父嘱托,更是用心,故此冒险献计南征。

    闪回结束。曹操闻听司马懿之谏,果然心存疑惑,暗自沉吟。

    刘晔见此,急捉住司马懿话头,起身附和:仲达之言是也,望明公纳之。

    曹操:子扬先生有何高见?

    刘晔:刘备诈取刘璋益州,蜀人不耻其所行,尚未归心。主公今得汉中,益州必然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

    曹操见刘晔所言与司马懿相同,即看杨修。杨修不语,转脸看向他处。曹操冷笑道:人心苦不知足。古云既得陇而复望蜀,莫非说得即是公等?

    遂按兵南郑,有意罢兵还师。

    西川百姓听知曹操已取汉中,料必来取西川,一日之间数遍惊恐,群情不安。

    益州新降文武众官亦自各怀鬼胎,至有暗中以书私通曹操者,便如同当年官渡大战前夕,许都众官大半私通袁绍一般。

    刘备亦觉成都将乱,深以为忧,即请军师孔明,请示商议。

    孔明自知情势紧迫,遂告谕玄德:我有一计,公可遣舌辩之士往见孙权,令吴国起兵袭击合淝,则曹操必然勒兵南向,不及攻蜀矣。

    刘备大悟,即令伊籍为使,亲自作书具礼,使入东吴游说孙权伐曹。

    孙权受了伊籍所送厚礼,问计于众谋士,可否出兵北伐。

    张昭进言道:此是刘备恐曹操取西川,故为此谋。虽然如此,可因曹操引全国之兵在汉中,乘势攻取合淝,亦是上计。

    孙权从之,即亲率十万兵马,攻向合肥。

    字幕:建安二十年,八月中秋。吴主孙权率十万大军,再攻合肥。

    张辽镇守合肥,李典、乐进为副将,城中只有七千人马。闻说孙权率十万大军前来,张辽急命快马报知樊城曹仁,请求援兵。

    曹仁闻报大惊,因樊城兵少不足为用,便派人快马驰赴汉中,向魏公报急,并命护军薛悌随张辽来使回到合肥,携丞相兵发汉中之前所留密书一函,还递张辽。

    曹操收到曹仁急报,果然便息南征蜀中之念,传令回军。留下张合、夏侯渊、徐晃三将,共同把守汉中,以拒刘备。

    夏侯渊送走魏公,遂命张合总督诸军,南下进攻巴郡,并将当地百姓迁徙到汉中。

    曹操兵离南郑七日,疾行五百余里,前至陈仓。

    至夜,曹操持槊巡营,闻蜀地降兵营有人相互议论:丞相取汉中之时,蜀地人心惶惶,刘皇叔斩杀传谣者上千,亦不能安定人心。丞相既已班师,我等父老可安于枕席矣。

    曹操听罢大悔,于是回帐,召来刘晔:悔不听先生之谏。此时可否回兵,进攻西川?

    刘晔答道:我军若于此时返归汉中,则来回半月有余,蜀中军民人心已定。以孔明、法正之能,边防也必完备,彼时再战,恐画虎不成反类犬矣。

    曹操也知必是如此,只得作罢。遂拔刘晔任行军长史,急速出关南下,去援合肥。

    张鲁即降曹操,被封为振南将军,东迁邺城。即有大量五斗米道徒众,跟随天师北迁。曹操于班师途中见此,恐汉中徒众皆随张鲁迁至邺城,若是引发民变,则必难以遏止,即下令拨汉中民数万户为三部,使分驻长安、洛阳、邺城三辅,不得同居于一地。

    画外音:五斗米道教众安居三辅之后,利用曹魏宽待张鲁家族之机,或明或暗,向官民各层传道。经历魏晋两朝,五斗米道极速发展,教徒竟至百万之众,势力遍布关中、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