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集 再战合肥(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北以至中原。其后孙恩、卢循之乱,竟致东晋灭国,司马绝后,此是后话。

    张辽及李典、乐进三将,率领七千余兵把守合淝。时闻孙权大军将至,而樊城曹仁救兵不到,不由心中愁闷。正在焦虑之际,忽报曹仁差护军校尉薛悌前来,即命请入。

    薛悌入府,与张、乐、李三将见礼,将木匣呈上。

    上有曹操亲笔签封,大书四字:贼来乃发。

    张辽不敢轻启,供于案上,召问中军:孙权大军,现至何处?

    中军回答:还有一日路程,即到合肥。

    张辽惊道:如此贼来,其事急矣!

    便召李、乐二将,共同开匣观看:若孙权兵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进守城。

    乐进不明其意,问道:文远将军之意若何?

    张辽答道:丞相深谋远虑,此书大有道理。孙权因闻主公远征在外,以为我合肥无兵,这才举兵来攻。彼又以为十万大军一到,我必坚守不战,则破我合肥必矣。我观丞相之意,是命我等偏以精兵出城,待其扎营未稳击之。孙权见此,则必以为我有援兵已至,不敢全力相攻。倘蒙上天眷顾,天子有福,我能奋力与战,折其锋锐,则城内将士众心可安,彼时众志成城,合肥孤城然后可守也。不知曼成将军,以为然否?

    只问李典不问乐进,是因李典日常与己不和,恐临战不能同心,故此问之。

    画外音:李典自恃是曹公旧人,当年随曹操于青州起兵,三十年来多负辛劳;常因张辽乃是吕布旧部降将,今地位反在自己之上,故此引以为耻,素与张辽不睦。又因城中兵少将寡,若轻易出城抗击孙权十万之众,无异以卵击石。所以听闻张辽此问,冷哼不答。

    乐进见李典不语,也以为此计过于冒险,便劝张辽:丞相写此书时,不知孙权以十万大军前来,故令出城攻击。今贼我兵力悬殊,恐难迎敌,不如坚守待援为上。

    张辽奋然站起,说道:公等皆是私意,不顾公事。也罢,某也不需二公相助,只一人自出城去迎敌,誓与那碧眼儿决一死战!左右,与我备马抬枪。

    李典脸上发烧,慨然而起道:文远将军如此,李典愿听将军指挥,绝无二心。

    张辽大喜,即令募集勇士八百,杀牛犒赏,准备明日大战。

    李、乐二将领命,各去准备。

    张辽又请薛悌速归樊城,发书催请丞相发兵来救合肥。薛悌亦领命而去。

    来日辰时,孙权引兵大至。遂令全军弃舟登岸,以吕蒙、甘宁为前队,自与凌统居中,其余诸将陆续进发,望合淝杀来。

    吕蒙、甘宁前队兵进,被乐进迎住厮杀。乐进只战十数个回合,便即诈败回城,引诱吴兵深入陆地,远离江面战船。

    孙权闻报前军得胜,催兵直进,自己身先士卒,行至逍遥津北。

    正欲就地安营下寨,忽闻对面连珠炮响,张辽引八百余骑当先杀至,其快如风。转眼之间,已到孙权马前。

    孙权大骇,回马急走,一面高呼:凌统、谷利何在?速来救孤,抵住张辽!

    但因追敌之时,孙权遥遥在前,此时诸将皆在后队,一时接应不及。

    孙权魂飞魄散,拼命鞭马,驰入自家阵中。

    张辽披甲持戟冲锋陷阵,杀死数十人,斩二员大将,扬声大呼:某乃张文远也。吴兵不怕死者,尽管来战!

    冲入军垒,到达孙权旗下。宋谦、徐盛上前迎战不敌,士兵渐渐溃散。

    潘璋在后驰马追上,亲手斩杀两个逃兵,叫道:谁若再逃,以此为例!

    士兵见此,只得硬起头皮,回头再战。孙权登上山顶,命以长戟自守。从高处看见张辽军少,便令将其部众团团围住。张辽一马当先,突出包围,麾下数十人随出。

    其余被围军士呼道:将军自出,弃我等不顾了吗?

    张辽闻呼,回马再度冲进包围,救出众军。吴军望风披靡,气为之夺。

    甘宁、吕蒙引军回救,却被乐进从后追来,李典又截住厮杀。吴兵大溃,退后十里扎寨。

    张辽等初战得胜,遂勒兵回城,整修战备。一时城中士气大振,众军心安。

    吴兵远来战事不利,继之军中瘟疫流行。孙权见此番出兵又成泡影,只得下令撤军。先令大队人马徐徐撤营拔寨,分批到江边上船,离开江岸。

    却留吕蒙、蒋钦、凌统、甘宁,及禁军车下虎士一千多人,跟随孙权驻于逍遥津北,以防城中张辽前来突击。

    张辽早已派出细作,并令门军于高处侦伺了望,将吴军动静及时回报。

    及闻吴军撤兵,张辽便亲率精卒一千出城,乘机发动袭击,突发而至。

    吴军撤到江边,毫无防备,回首看时,张辽已至身前。吴将宋谦、徐盛回身迎战,皆被张辽击溃而走,陈武奋力迎战,不幸战死。

    董袭已到船上,令众军擂鼓呐喊助威,忽然江上猛风大作,白浪掀天。

    军士见大船将覆,争下脚舰逃命,董袭仗剑喝喊,风急船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