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集 木门冤魂(5/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马运输粮草,源源不断。

    细作报到渭滨大寨,司马懿即留费曜、戴陵率四千兵把守上邽,自率先锋夏侯霸、夏侯威渡过渭水安营,并于营后东原筑起一城,以防不虞。

    诸葛亮见司马懿大军已渡渭南,知道强攻不可,即率大军西行,佯作移军攻取大散关、陇城等地,再回师进攻司马懿之状。

    司马懿召集诸将会议,众将皆谓诸葛亮欲攻西围。惟郭淮力谓孔明虚张声势,是要让魏军回救西围,其真正目标却是阳遂,乃请兵前往镇守。司马懿未料郭淮能猜透孔明计谋,又不能阻止,无奈允之,令其率一万精兵去了。

    当天夜间,蜀军果然进攻阳遂,因城中早有防备,未能成功而退。至此,两军相持于祁山至渭南之间,战线交互间错,连绵数百里。

    孔明在祁山连下五个大寨,自斜谷至剑阁又下十四个大寨,分屯十五万军马。

    这日正在帐中,忽哨马入报:郭淮、孙礼领陇西之兵,于北原下寨。

    孔明谓诸将道:魏兵于北原安营者,惧我阻绝陇道也。吾今虚攻北原,却暗取渭滨。若得渡渭水之南,则进兵不难。

    诸将遵令而行。郭淮见孔明来攻,急使人飞报司马懿。

    司马懿暗怨孔明:我过渭南来接应于你,却玩甚么花活,非搞甚么声北击南?

    但因夏侯四兄弟在营,不能独断专行,于是便唤诸将计议。夏侯惠进言道:孔明以取北原为名,实欲顺水来烧浮桥,以攻渭南为实。大都督可令夏侯霸、夏侯威提兵于渭南,待蜀兵至而击之;又令张虎、乐綝引弓弩手伏于渭水浮桥北岸,休令蜀兵木筏近桥。又令郭淮、孙礼人马尽伏于半路,引蜀兵来追,却以弓弩射之。若蜀兵大至,则可如此如此。

    司马懿暗吸一口冷气:此贼比其父强之多矣!

    因诸将尽在,只可依其所谏安排布置。只盼孔明智高一筹,能识破此计最好。

    镜头转换,蜀兵大出。

    孔明引军出了祁山大营,西行未远,便重新分兵派将:令魏延、马岱引兵渡渭水往攻北原,吴班、吴懿引兵乘坐木筏去烧浮桥;王平、张嶷去攻魏国渭滨大营。

    众将领命,分头依计行事。魏延、马岱将近北原,四下喊声大震:左有司马懿,右有郭淮,两路魏兵杀来。魏延、马岱奋力杀出,幸得吴懿救了过岸。

    吴班撑筏顺水来烧浮桥,却被张虎、乐綝在岸上乱箭射住,前进不得,众军跳水逃命,木筏尽被魏兵夺去。

    王平、张嶷不知北原兵败,直奔到渭滨敌营。

    忽听马蹄声疾,背后中军传令兵来说:魏延与吴班两路俱失,丞相教军马急回。

    王平、张嶷急退军时,却被魏兵抄在背后,一齐杀来。混战一场杀出,折伤大半。

    孔明回到祁山大寨,收聚三路败兵,见折了万余人马,两军又陷于相持,心中忧闷。思想魏国大军尽集于此,自己独力难支,忽想起盟友孙权,不知为何至今毫无动静。当即修书一封,令快马至成都交与费祎,命其出使东吴,到建业投递。

    费祎持书径到建业,入见吴主孙权,呈上孔明之书。

    孙权拆书视之,见是约请出兵伐魏,以平分天下之意。于是大喜,乃谓费祎道:朕久欲兴兵,未得会合蜀主。今既有书到,朕决意亲征,请先生回复孔明。

    字幕:魏黄龙二年,吴嘉禾三年五月,孙权应蜀汉约请,发兵十万,三路攻魏。

    吴帝孙权召集众官,亲自分兵派将:第一路兵,朕亲率大军六万入居巢门,取魏国合肥新城;第二路兵,陆逊、诸葛瑾率兵二万西出江夏、沔口,北取襄阳;第三路兵,孙韶、张承出兵二万,东攻广陵以取淮阴。左中右三军启行,共计十万大军。

    费祎见吴主果然出兵,再三拜谢,告辞而去。因恐别人说不明白,遂亲到祁山,报与丞相。孔明大喜,设酒款待费祎,使其自回成都。便集众将,商议进兵之计。

    长史杨仪入告:今粮米皆在剑阁,人夫牛马搬运不便,费时耗力,劳而无功。

    孔明即唤马均问道:今以木牛流马运粮,结果如何?

    马均答道:木牛流马各五千辆,木牛每辆运千斤,流马每辆可装八百斤,共九百万斤粮米,明日便可送到大营。我十五万大军,每运一次,足支一月食用。

    杨仪听了,惊讶不止,半信半疑。未料次日,军粮果至祁山。

    孔明令杨仪率五千人,分给各营半月之粮,其余搬入仓库,命姜维派重兵防守。众军见那万辆木牛流马布满山谷,蔚为壮观,不由欢呼雷动。

    杨仪站立高阜监督,见运粮兵将那木牛流马操纵自如,直接推粮入库,宛如活者一般;上山下岭,各尽其便。众军欣喜异常,闻是马均校尉设计创制,无不惊为巧夺天工。

    孔明即令右将军高翔,自此后引一万兵夫驾着木牛流马,自剑阁直抵祁山大寨,往来搬运粮草,供给蜀兵之用。

    司马懿在渭滨大营,算计孔明粮草将尽,又不见其来打寨,枯坐帐内忧闷,无计可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