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集 金蝉脱壳(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允。若再坚执所请,只恐引其疑心,反为不美。

    呼延攸:若是如此,奈何?

    刘渊:我有一计,卿可先回,告诉我叔祖刘宣等人,可招集本族五部人众,会同宜阳郡诸胡,对外宣称响应成都王司马颖,实则开疆拓土,自创基业。

    呼延攸:然则将军身处虎穴之中,如其奈何?

    刘渊:无妨。司马颖如今正倚重于我,岂肯随意加害?此时司马诸王正在混战,我当临阵之际,寻机将本部人马带回,自如反掌之易。

    呼延攸:既是如此,末将遵命即回,将军尚请保重。

    刘渊于是传命设宴,命呼延攸吃饱喝足,亲自送出大帐,看其驰马而去。

    镜头转换,旌旗猎猎,尘土飞扬,迭次交战,两军厮杀。

    刘渊屡次出征,终于击败长沙王司马乂,引兵返回邺城。

    成都王劳军犒师,对匈奴将士极力褒奖,并当众任命刘渊为屯骑校尉。

    其后不久,惠帝亲征司马颖,两军战于荡阴。成都王调兵遣将迎敌,复命刘渊为代理辅国将军,负责北城防守诸事。

    惠帝战败,己为张方所虏,司马颖又命刘渊为冠军将军,封为卢奴伯,愈加重用。

    并州刺史司马腾与安北将军王浚起兵来讨,司马颖大惧,以至手足无措。

    刘渊见此,以为时机已到,于是主动上前启奏:臣观大王面带忧色,不知为何?

    成都王:今彼二镇骄横强暴,兵众十万,我恐宿卫军及邺城之兵,不能与之相抗也。

    刘渊:臣有一计,可破二贼。

    成都王:卿有何妙计,速速讲来!

    刘渊:臣请回去本部汗庭,为殿下劝说我匈奴五部人马,一同来赴国难,则谁能敌之?彼时臣率匈奴五部攻之于后,殿下驱邺城之兵遏其锋于前,则必克之,有何难哉!

    成都王:匈奴五部人马果能来乎?即能来战,鲜卑、乌丸之人强捷如风,必易抵挡乎?孤欲送皇上回洛阳,以避二贼锋芒,以叛乱之名告示天下,檄令诸侯制之,公谓如何?

    刘渊:大王请恕为臣不恭,某谓不然。

    成都王:何以言此?

    刘渊:殿下乃武帝之子,向有大功于国,威恩广布,天下皆仰风范,谁不欲为用命?当此之际,募兵何难?王浚乃庶族小人,东嬴公亦是宗室旁枝,何能与殿下抗衡!殿下若离邺宫,是示弱于人,何能到得洛阳?纵然能之,亦恐威权委于他人,不复在殿下之手。彼时但凭一纸檄文,尺寸之书,谁肯冒死尊奉!

    成都王:卿言似乎有理。我非惧司马腾与王浚,实惧东胡之兵强悍,无计胜之也。

    刘渊:东胡之兵虽然强悍,岂能超过我匈奴五部之人!望殿下激励六军、安抚兵众,平定混乱,镇守邺城;臣若回去带兵前来,当为殿下以二部兵摧毁东嬴公,其余三部兵以斩杀王浚。此二人首级,指日可悬于邺城之门。

    司马颖闻言大喜,疑虑尽消:如此,孤便任命你为北部单于、参丞相军事,匈奴军政大权,皆归卿一手掌握。卿可即日整顿军马,速归雍凉,集合五部,替某讨贼。

    刘渊:臣谢大王信任大恩!

    镜头转换,刘渊便似当年刘备逃离许都,终以花言巧语骗得成都王信任,得以率部离开邺城,一路似蛟龙入海,猛虎归山,向西而行。

    回至左国城,刘宣等人早出城外五十里伏道相迎。众人相见,将刘渊接入城中,便为其尊上大单于称号。

    匈奴五部族人闻之大喜,皆都千里来投,二十日之间即聚众五万,声势大振。

    刘渊即大单于之位,于是引兵南下,定都离石。又派出大将刘宏,前往接应成都王。

    闪回结束。成都王两路兵败,刘宏接应不及,只得回军离石,向大单于刘渊禀报。

    刘渊闻报,陷入沉吟。

    正当此时,探马来报:幽州刺史王浚已派将军祁弘率领鲜卑兵众进攻邺城,成都王司马颖大败于城下,正欲挟持天子车驾一路向南,朝洛阳奔逃。

    刘渊:司马颖要逃往洛阳,真乃蠢才,无可药救。

    刘宣:既是如此,正是我等坐观其成败,坐收渔利之时也。

    刘渊:叔祖所说虽是,然某对成都王有言在先,信义为重,不能不救。

    刘宣闻此,沉吟不语。

    刘渊:右于陆王刘景、左独鹿王刘延年何在?

    二刘:末将在。

    刘渊:命你二人各领步骑一万,前去解救邺城,讨伐鲜卑、乌丸。

    二王领令,便欲出帐。

    刘宣急起身劝阻:大单于不可!

    刘渊:叔祖又有何说?

    刘宣:晋朝昏庸无道,待我等如同奴隶,故前右贤王刘猛愤怒至甚,难掩心中怨恨,便欲有所作为。当时晋朝纲纪未弛,右贤王大事未成就戮,此乃我单于之奇耻大辱也。今司马氏父子兄弟互相残杀,是上天厌恶其德,欲将天下授予我族。大单于积德于中原久矣,汉人皆服,今正应趁势振我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