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宋真宗五个儿子之死!(3/5)
之脑后……
……
同一时间,大唐贞观时空……
“这大宋的皇帝,还真是兄友弟恭啊!”李世民很是感慨。
赵光义弑兄篡位,赵恒也弑兄登位。
啧……
莫非,真的是朕?
是朕开了这个坏头?
不会吧?
应该,不至于吧?
李世民嘀咕一声……
……
而此时,问答空间之中。
秦镇又开口了……
“接下来说一下宋真宗。”
“要说宋真宗最大的争议,或许就是泰山封禅,把泰山封禅的名声搞臭了这件事。”
“的确,他的功绩是不匹配泰山封禅。”
“这没什么好说的。”
“而宋真宗身上最大的事,最大的争议,莫过于他的儿子们了。”
“宋真宗一生有六个儿子,其中,前五个,都早夭。”
“如果放在寻常百姓家,早夭就是早夭,是不幸,或是什么先天疾病。”
“但皇宫之中的早夭,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先看长子,赵褆。”
“赵褆,谁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生的,也不知道,活了多大,也不知道!”
“史书中只记载他是长子,其他的统统消失不见。”
“甚至,就连赵褆的名字都没有,这名字还是后来宋徽宗改的,并且追封!”
“不仅是长子,就连三子,四子,五子,也是如此!”
“叫什么,不知道,活了多久,不知道,母亲是谁,也不知道!”
“很明显,这就很有问题。”
“别说什么生下来就死了这种事。”
“就算是生下来是个死胎,皇家无小事,生下来是个死胎也会记载,”
“就像朱由校的儿子一样。”
“人家明确记载了,生下来是个死胎,后来还追封为坏冲太子。”
“就宋真宗这个情况,从当太子,再到当皇帝,这长子多少也得追封个什么太子吧?”
“其他几个儿子,怎么着也得追封个王吧?”
“结果,史书没有记载。”
“这不是没有记载,而是后来的人,刻意将其抹除了。”
“但就算有人刻意抹除,也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赵褆这个长子的生卒年虽然被抹除了信息,但赵恒的次子,却有生卒年!”
“赵恒的次子,赵佑,是995年12月23日生,995年,也就是至道元年。”
“而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事,就是,赵恒被立为了太子。”
“而赵褆,作为长子,肯定比赵佑大,自然是在赵佑之前生的。”
“而赵褆的母亲,其实也很好找……”
“赵恒有个正妻,是潘氏,十六岁的时候,就嫁给了赵恒。”
“史书上记载,她二十二岁的时候就死了,没有留下任何之女。”
“但就以赵恒那几个儿子的情况来看,这些,也很明显就是篡改的。”
“赵恒能生儿子,就说明他没有问题。”
“而潘氏,她的父亲就是之前提到过的潘美。”
“潘美家族人丁兴旺,所以,潘氏肯定也没问题。”
“所以,很有可能,这个长子,就是潘氏生的。”
“只不过,这身份,有点敏感了。”
“潘氏的父亲潘美,乃是妥妥的开国功臣,属于武勋集团了。”
“就赵光义那打压武将的姿态,文官逐渐崛起。”
“那些文官绝对不愿意看到宋真宗与武勋搞在一起。”
“这天下,还得是他们文官一家独大才行。”
“于是乎,潘氏在二十二岁的时候死了,而他的儿子,估摸着,等到赵恒被立为太子那段时间,也死了!”
“情况,大概与朱标的妻子常氏、长子朱雄英类似!”
“然后就是次子赵佑。”
“赵佑是有明确记载的,活到九岁的时候死了,母亲是郭氏。”
“这个郭氏的父亲是郭守文,郭守文是跟着郭威南征北战的。”
“这也是个武勋集团的存在。”
“而赵佑,死在1003年,也就是咸平六年。”
“咸平六年左右发生了一件事,就是辽国入侵,赵恒御驾亲征!”
“然后,后面就发生了澶渊之盟。”
“别看什么大胜之类的。”
“其实从这里,就看出一些基调,宋朝的文官,不想打仗,哪怕是别人入侵,他们也不想打仗。”
“别说是因为皇帝不想打仗,他再蠢也知道,只有打仗,才能解决问题。”
“他毕竟是赵光义教出来的,赵光义再蠢,也知道要打仗,御驾亲征也是正常的。”
“但赵光义开了
……
同一时间,大唐贞观时空……
“这大宋的皇帝,还真是兄友弟恭啊!”李世民很是感慨。
赵光义弑兄篡位,赵恒也弑兄登位。
啧……
莫非,真的是朕?
是朕开了这个坏头?
不会吧?
应该,不至于吧?
李世民嘀咕一声……
……
而此时,问答空间之中。
秦镇又开口了……
“接下来说一下宋真宗。”
“要说宋真宗最大的争议,或许就是泰山封禅,把泰山封禅的名声搞臭了这件事。”
“的确,他的功绩是不匹配泰山封禅。”
“这没什么好说的。”
“而宋真宗身上最大的事,最大的争议,莫过于他的儿子们了。”
“宋真宗一生有六个儿子,其中,前五个,都早夭。”
“如果放在寻常百姓家,早夭就是早夭,是不幸,或是什么先天疾病。”
“但皇宫之中的早夭,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先看长子,赵褆。”
“赵褆,谁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生的,也不知道,活了多大,也不知道!”
“史书中只记载他是长子,其他的统统消失不见。”
“甚至,就连赵褆的名字都没有,这名字还是后来宋徽宗改的,并且追封!”
“不仅是长子,就连三子,四子,五子,也是如此!”
“叫什么,不知道,活了多久,不知道,母亲是谁,也不知道!”
“很明显,这就很有问题。”
“别说什么生下来就死了这种事。”
“就算是生下来是个死胎,皇家无小事,生下来是个死胎也会记载,”
“就像朱由校的儿子一样。”
“人家明确记载了,生下来是个死胎,后来还追封为坏冲太子。”
“就宋真宗这个情况,从当太子,再到当皇帝,这长子多少也得追封个什么太子吧?”
“其他几个儿子,怎么着也得追封个王吧?”
“结果,史书没有记载。”
“这不是没有记载,而是后来的人,刻意将其抹除了。”
“但就算有人刻意抹除,也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赵褆这个长子的生卒年虽然被抹除了信息,但赵恒的次子,却有生卒年!”
“赵恒的次子,赵佑,是995年12月23日生,995年,也就是至道元年。”
“而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事,就是,赵恒被立为了太子。”
“而赵褆,作为长子,肯定比赵佑大,自然是在赵佑之前生的。”
“而赵褆的母亲,其实也很好找……”
“赵恒有个正妻,是潘氏,十六岁的时候,就嫁给了赵恒。”
“史书上记载,她二十二岁的时候就死了,没有留下任何之女。”
“但就以赵恒那几个儿子的情况来看,这些,也很明显就是篡改的。”
“赵恒能生儿子,就说明他没有问题。”
“而潘氏,她的父亲就是之前提到过的潘美。”
“潘美家族人丁兴旺,所以,潘氏肯定也没问题。”
“所以,很有可能,这个长子,就是潘氏生的。”
“只不过,这身份,有点敏感了。”
“潘氏的父亲潘美,乃是妥妥的开国功臣,属于武勋集团了。”
“就赵光义那打压武将的姿态,文官逐渐崛起。”
“那些文官绝对不愿意看到宋真宗与武勋搞在一起。”
“这天下,还得是他们文官一家独大才行。”
“于是乎,潘氏在二十二岁的时候死了,而他的儿子,估摸着,等到赵恒被立为太子那段时间,也死了!”
“情况,大概与朱标的妻子常氏、长子朱雄英类似!”
“然后就是次子赵佑。”
“赵佑是有明确记载的,活到九岁的时候死了,母亲是郭氏。”
“这个郭氏的父亲是郭守文,郭守文是跟着郭威南征北战的。”
“这也是个武勋集团的存在。”
“而赵佑,死在1003年,也就是咸平六年。”
“咸平六年左右发生了一件事,就是辽国入侵,赵恒御驾亲征!”
“然后,后面就发生了澶渊之盟。”
“别看什么大胜之类的。”
“其实从这里,就看出一些基调,宋朝的文官,不想打仗,哪怕是别人入侵,他们也不想打仗。”
“别说是因为皇帝不想打仗,他再蠢也知道,只有打仗,才能解决问题。”
“他毕竟是赵光义教出来的,赵光义再蠢,也知道要打仗,御驾亲征也是正常的。”
“但赵光义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