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变法死儿子?神宗:死儿子朕也不怕!(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连同后宫一起给送走了!

    “这不是无端猜测。”

    “因为到了宋神宗赵顼时,宋英宗的亲爹,也没有个皇帝的名分。”

    “而宋神宗一继位,也只能尊曹太后为太皇太后,母亲高滔滔为皇太后。”

    “历朝历代而言,很少有追封爷爷的情况。”

    “所以,这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宋英宗在位的时候,还能用这利益之争争一争,争的是话语权,也是权利。”

    “但宋神宗一上位,那可就是孙子辈了,大礼仪之争也不用争了,一切都听太皇太后的话就行了!”

    “而朝中这些文武大臣,那也是宋神宗的叔伯辈,很多东西,宋神宗自然也得听他们的!”

    “当时继位,十九岁,不得不说,太年轻了!”

    “这文武大臣,就找不到一个十九岁的。”

    “整个皇宫之中,除了女眷,想找个十九岁的都难。”

    “文武大臣,乃至太皇太后,认为宋神宗小小年纪,好掌控。”

    “结果,他继位的第二年,就把王安石给喊了过来。”

    “他想做的很简单,就是,变法!”

    “是的,宋神宗也想要变法。”

    “仁宗想变法,变不成。”

    “他爹英宗想变法,被韩琦等人如同傻子一样的糊弄。”

    “甚至,亲爹都死的不明不白。”

    “他当了皇帝之后,一看国家这架势,特么的,不变法根本玩不下去了!”

    “不变法,都可以直接宣告破产了。”

    “所以,变法,必须变!”

    “王安石这人,在赵顼还没有当皇帝之前,他就听说了王安石的相关事迹,并且,认为王安石的确是个人才,于是乎,就喊王安石过来。”

    “当天晚上,就见彻夜长谈,听王安石描述的关于政治、财政、经济、军事上面的改革后,宋神宗认为这简直就是个人才,大才!”

    “宋神宗甚至亲自牵头,打算变法。”

    “不过,当时的王安石不过是个小卡拉米,放在朝堂上,根本没有什么地位与权势,所以,宋神宗还需要先给王安石造势,让王安石历练历练,镀点金,再进行变法不迟。”

    “于是乎,在蛰伏了一年之后,终于,神宗要有大动作了!”

    “熙宁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跻身执政之列。”

    “王安石当场就提出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提倡变法。”

    “还不等朝臣们反对,神宗直接就表示赞成,都不跟朝臣们商量的,就直接通过了。”

    “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分别有: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

    “所谓的青苗法,就是在每年的二月份五月份,青黄不接的时候,由朝廷给农民贷款,贷粮,以每半年取二三分利息,分别在夏天与秋天的时候归还!这主要是能够让农民有粮吃,不至于每粮吃的时候饿死,同时,有了这贷款贷粮,也能防止别的什么地主士绅进行高利贷剥削!同时,也能给朝廷带来一部分的收益。”

    “?募役法,又称免役法,这其实就与明朝时期的一条鞭法很相似,是可以花钱不服徭役的,当然,一条鞭法是不服徭役,花钱顾别人代劳,而这个?募役法,是服差役,按照贫富等级,只需要缴纳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以免除差役!这样一来,自然就大大增加了财政收入。”

    “而?方田均税法,就是需要查清楚田亩土地,并且核实土地所有者,并按土质好坏,将土地划分成五等,而收取的田赋,也依照这五等来收,上等良田,自然要收多点,荒田等,就收少点!这样,自然也增加了政府收入,甚至,部分农民也因此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农田水利法?:是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费用由当地住户按贫富等级出资或向州县政府贷款,目的自然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市易法?:在开封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稳定了物价和商品交流?,说白了,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商人等,都不担心东西卖不出去砸手里了,有更大的接盘侠接盘,商人乃至做点农副产品生意的老百姓自然就没了后顾之忧。”

    “?均输法?:设立发运使,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降低了国家支出,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

    “以上这些,还只是民生、财政方面的。”

    “同样,针对军事方面,王安石变法之中自然也有相关的调理。”

    “分别是: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法。”

    “保甲法: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

    “裁兵法:规定,年满五十,必须退役,特别是针对厢军与禁军,还会不定期测试,要是禁军不合格,那就降为厢军,厢军不合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