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设立陇右都护府!徽宗朝,宋朝版图最大的时期!(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了两人都是艺术大家以外,也是因为蔡京与宋徽宗一样,对变法有坚定的意志,对新学,有不容置疑的改革。”

    “至于他们变法具体变了什么,待会儿再说。”

    “先说说宋徽宗刚当上皇帝之时的窘迫!”

    “是的,就是窘迫!”

    “因为宋徽宗是忽然被立为储君的,根本没有自己的班底。”

    “虽然他的确在暗中进行了很多政治活动,但这些事情大多都见不得光。”

    “如曾布向太后这些,都算是他的盟友,不能算他的部下。”

    “与他关系比较好的,就只有王诜与高俅。”

    “王诜也算是投资人了,高俅算得上是小弟。”

    “所以,宋徽宗真正的心腹,就只有一个高俅而已。”

    “可高俅的能力本身就那样,上不上,下不下,顶多就是个中人之姿。”

    “这么一个中人之姿,根本玩不转朝堂。”

    “就算给他再大的权利,他又如何去制衡朝堂上那些拥立他为帝的旧党呢?”

    “所以,宋徽宗想要加强皇权,就只有对大臣拜以师礼,并且与向太后分享权利。”

    “也只有这样,才能争取时间,稳固皇权。”

    “向太后与曾布这两人,怎么说呢,妥妥的政治大佬。”

    “虽说史料中表示,向太后是个全心全意对宋徽宗好,无心权谋的恬淡之人。”

    “但这个观点,已经被后来的史学家推翻,向太后的政治手腕,一点也不比高太后差,旧党新党,她玩的很转,在她的压制下,朱氏自始至终,都没有当上皇太后。”

    “而曾布就更不用说了,他是新法元老,在哲宗朝,更是权斗章惇、蔡卞二人,一点也不落下风。”

    “就这么两个政治大佬,想对付皇权弱势的宋徽宗,简直就像是拎小鸡仔一样轻轻松松。”

    “关键是,宋徽宗与宋哲宗,又有很大的不同。”

    “宋哲宗虽然是老六,但前面五个哥哥都早夭,他自然而然的就能接触储君的教育。”

    “至于宋徽宗,那是半天储君教育都没有接受过。”

    “他就学了《孟子》《论语》《孝经》等,与储君教育,帝王心术等等,完全没有半点关系。”

    “宋朝的宗室王爷,又不像古早时期的,有封地,有实权的王爷那样。”

    “古早时期的王爷,好歹也会教一些当了封王该如何驾驭,如何治理封地等等……”

    “但宋朝的宗室王爷,是没有实权封地的,自然就不会教你如何治理,如何御下。”

    “国家制度运行,宋徽宗不懂。”

    “政治军事相关的议题,他也不懂。”

    “半点经验都没有,就更别说其他了。”

    “他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但他也没看过兵书,也没看过帝王术,对如何管理一个国家,完全两眼一抹黑。”

    “其实,此时的宋徽宗,就完全与明朝末代皇帝崇祯一模一样。”

    “但宋徽宗与崇祯不一样的是,宋徽宗可以学,而且,他本身就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能够谋划着当上皇帝,可见他的政治手腕已经开始初现端倪。”

    “所以,就在曾布与章惇两人争斗的时候,因为章惇的一系列操作,打了皇帝与曾布等人一个措手不及……”

    “他这个操作是,要停止分班奏事的旧制度,改成合班同奏的新制度。”

    “举个例子,以前,一个大臣是单独跟皇帝谈事情,具体谈了什么事情,就只有皇帝与那个大臣知道。”

    “这种单独奏事,很容易让某个大臣独揽大权。”

    “而合班同奏的话就不一样了,不管这大臣说什么,别人都能听到,如果对自己不利,也能第一时间反驳。”

    “章惇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他并不支持宋徽宗。”

    “第二,他不仅不支持宋徽宗,相反,还支持赵似,而赵似,还公然叫板宋徽宗,有谋夺皇帝之位的野心。”

    “第三,他与曾布等人是政敌。”

    “就这么些情况,可以说,章惇在新朝之中,算得上是岌岌可危了。”

    “所以,分班奏事这种情况必须得避免,得改成合班奏事。”

    “而章惇为什么会惹恼宋徽宗呢?”

    “主要是章惇的操作实在是太骚了。”

    “他直接绕开了颁布新制度的正常审批流程,而是走了一个‘入熟状’的骚套路。”

    “所谓的‘入熟状’,就是一些不太重要的琐碎内容。”

    “别说宰执了,就是皇帝也不会认真查阅。”

    “基本上都是让宦官,以及女官,代为批示之后,就直接下发了。”

    “对‘熟状’的查阅,就像是走个过场一样,随便翻翻,甚至连里面写了什么都没看清,就过去了。”

    “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