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盐铁矿利之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江南公馆、君如别院。

    有些事情急不得,比如吞下马六甲。

    郑大木从去接收试验船到马六甲巡航,宣示主权,震慑葡萄牙人,再获得最终的外交利益。

    在这个没有飞机网络的时代,没个一年两年时间,想都不要想。

    一个两广四地,在条件不成熟时,黄权都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迟自己的收复计划,更何况整个南洋?

    别的没有,论隐忍,黄权做为当今天子,已经忍了太久了,黄权还将继续忍下去。

    只有在万事俱备时,才会雷霆出击。

    比如一口气吃下江南七省!

    以前让江南彻底断了和京师方面的官场联系很难,那不如就摆在面上,不去碰它。

    如今全部换成自己用新式学堂培养出来的学生以后,在这里,黄权说的话才能如臂使指!

    文武百官们让黄权回京师上朝?

    恐怕在路上,就会被京师里的大臣们莫名其妙的摁死!

    被大臣们直接弄死的皇帝数量,就有很多了。暗杀疑似的就更多了,黄权前几任帝王,不就是都没善终吗?

    黄权屁股还没坐稳帝位时就经历了暗杀投毒,这些年里也从未断绝过,每一次对方屁股似乎都擦的挺干净。

    有些时候,敌人不一定只有外部有……

    京师紫禁城,黄权是打死也不会考虑回去的。

    论权谋术术,黄权比不得那些个官场老油子。

    保持距离,埋头发展。是黄权想到的唯一挽救王朝末年的方法。

    此刻的黄权,坐在一处凉亭里,望着池中荷花正艳,微微出神。

    郑千户也守在一旁。

    恺阳先生的来信,让黄权有些犯难。

    恺阳先生的立场,是一直倾向于江南传统文人士绅的,这黄权早就知道。

    若不是黄权已经在江南做出了成绩,若不是恺阳先生家族遭遇鞑子重创,他不一定会帮黄权。

    这一次,随着江南七省的实控范围扩大,通过招投标施行的大基建大市政计划、重农重工商的政策施行、社会环境公平性都有了改善等,都大大刺激了社会商品的生产规模和商品市场的不断扩大。

    可也让一些原本隐藏在江南繁华之下的问题彻底暴露了出来。

    马公公手底下的金银盐铁等矿监。

    恺阳先生想要全部取缔这群太监。

    在江南税收没有收上来之前,通过马公公手底下的矿监们收矿税,可是黄权内库重要的钱财来源之一。

    黄权也曾全面取消了阉人入宫当内臣的政策,至少在江南地界里,这些矿监们大多已经年老且后继无人。

    他们之中当然有不少确实祸乱地方,可也有绝大部分是被江南士绅们泼脏水故意陷害。

    一群内臣毕竟在替皇上收矿税。

    可本身缺乏专业上的知识储备,也缺乏专业的收税手段。

    收税标准也是没有统一的混乱。

    看着矿场之上无数的金银被地方士绅攫取,甚至偷税抗税等,他们当然会奋起反击,与地方激化矛盾。

    而且,是人就有私心。

    他们内臣可没有外臣所谓的致仕退休后,还可以继续获得持续的收入来源。

    他们会想办法,从自己掌握的矿场矿税中扣留贪污受贿挪用等一部分,为他们自己的养老做准备。

    各种原因交织在一起后,就变成了“横征暴敛”“与民争利”。

    在黄权未亲自主政江南以前,地方官员士绅们和内臣矿监就已经相互斗的不可开交。

    为躲避和对抗内臣矿监们收税,江南七省内的私盐、私矿,简直可以说的上是横行无忌。

    为什么黄权随便在江南许州抄一个六七品中层官员的家,也能搜出个二三十万两白银,这和矿产也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如今,这个问题又一次摆在了黄权面前。

    恺阳先生想要再一次为新生的江南资产阶级谋取盐铁等矿上的利益。

    这群人本身又都大多数来自曾经被黄权重点打击打压的官绅,不过是脱了官衣彻底换上了商人的皮。

    黄权不相信恺阳先生不知道,矿税也是黄权的暗中收入来源之一。

    抢钱抢到了黄权的手心里,偏偏黄权还不能直接说出口。

    黄权坐在凉亭里,一点点理思路,可终究没有想到特别好的法子。

    有些事,并不是绝对的暴力能够解决的。

    暴力只会催生出更多的暴力,最后演变成不死不休的仇视杀戮,直到一方被另一方彻底消灭。

    好不容易稳定下来走上正轨的江南,黄权可不想因为意气用事毁了自己十年心血。

    九边因盐而重组行伍,滥发“盐引”,从而让山西商人做大做强。

    这群商人不仅用“盐引”发财,也用金银商贸彻底将九边边军、藩王们捆绑在了一起。

    为了攫取巨额利润,这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