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朝首辅——杨廷和(2/4)
不满意,几次称病求退,都未获允许。宦官谷大用、魏彬、张雄及其义子钱宁、江彬等人,非常放肆、专横,杨廷和虽然没被他们压服,但也无法对其有所制裁,他自己也只能稍稍“自安于位”。
御史萧淮告发宁王朱宸濠谋反,钱宁等人还包庇他,攻击萧淮挑拨离间,杨廷和请仿效宣宗当年告诫赵王朱高燧的旧例,派遣亲近大臣带前往告诫,并收回其卫队,但使者还没到朱宸濠就已起兵叛乱。朱厚照想率兵亲征,杨廷和等竭力劝阻,朱厚照竟自封官职,化名朱寿,统率京军和各路边防军南下讨,命廷和与大学士毛纪驻京防护。后因为乾清、坤宁两宫工程完毕,朱厚照开恩封赏,拟登用杨廷和一子为锦衣卫副千户,杨廷和推辞。
当时,杨廷和本应起草大将军南征的敕谕,但他不肯起草,朱厚照心里很恼火,等到他推荐南京吏部尚书刘春办理东阁中诰命起草一事时,朱厚照就以杨廷和偏护本乡人为理由,严厉批评他。杨廷和上书谢罪,并请罢免自己,朱厚照不许,少师梁储等请连自己一齐罢免,也未获准。杨廷和正称病不朝,朱厚照就传旨南下。朱厚照南下以后,两次改定元旦,杨廷和把持朝政,很注意镇静、沉稳,为朝野上下所佩服。前后数十次上疏请求朱厚照回京,朱厚照都不理睬,回师后又在通州停下,杨廷和等列举旧例,请朱厚照还京,在宫内殿上接受献俘,然后将朱宸濠等正法,而朱厚照已患病,急令杨廷和等前往通州听命,就在行宫里杀朱宸濠等,然后朱厚照才回到京城。
朱厚照在郊祀时吐血,被马上拉回宫中,一月后病情加重,当时朱厚照无子,司礼监太监魏彬等到内阁说,太医已无能为力,请拿出万两银子从乡村中招募名医。杨廷和心中知道他们的意思,却不答他们的碴,而是含蓄地以伦理等级秩序的问题暗示,魏彬等唯唯听命。朱厚照驾崩,杨廷和引《皇明祖训》“兄终弟及”为据,请立武宗从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继统,得到皇太后张氏准许,由其拟发遗诏,迎候朱厚熜自兴王府所在地安陆府回京继位。
杨廷和根据遗诏命太监张永、武定侯郭勋、安边伯许泰、尚书王宪挑选各营兵马,分布在皇城的四门、京城的九门及南北要害地带,厂、卫御史安排他们的部下四处巡逻防备;又传达朱厚照遗令,裁汰威武营的各团练部队,周边部队入卫京师的都给以重赏,然后各归本镇;废除皇家商店和军门办事官校,原办事人员全部遣回家乡所在的卫所;哈密、吐鲁番、佛郎机各国进贡使臣都给以奖励,送他们回国,豹房的番僧及少林僧、教坊的乐队、南京的快马船等,凡不是经常例设置的,一切都被裁撤、解散;又按照武宗遗诏,释放南京被逮捕、关押的囚犯;送回各地进献的女子;停止京城里不急需的工程建设;收回了宣府行宫中的金银宝贝,放回到内库中,这些措施使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杨廷和总揽朝政三十七日,朱厚熜才入京登上帝位,杨廷和起草了登极诏书递上去,文书房的官员忽然到内阁来,说想把诏书中几件不便利的事删除。杨廷和说:“以前有了不同意见,你们动不动说是陛下的意思,现在也是新天子的意思?我们一会祝贺新天子即位后,当面上奏,要问一问是谁想删削诏书草稿。”蒋冕、毛纪也相继陈述利害,来人无言以对。过后诏书发布下来,正德年间的弊端几乎被淘汰净尽,所裁减的锦衣各卫所、内监局的旗校工役人数达十四万八千七百,节省漕运粮食达一百五十三万二千余石,那些宦官、义子及奉特别诏命而侥幸做了官的人大半以上被排除了。
朝廷内外都称颂新天子是个圣人,并且称赞杨廷和的功德,而那些丢了官的人们对杨廷和恨入骨髓,杨廷和上朝时有人身带利刃在轿旁窥视,朱厚熜知道后,命令从京营中选一百名士卒保护廷和出入。朱厚熜到经筵讲习,杨廷和负责经筵事宜,编修《武宗实录》,也由杨廷和担任总裁。杨廷和此前已被加封为特进,一品官满九年时,同时领取大学士的俸禄,朱厚熜亲自颁布敕令做了表彰。此时,杨廷和又被加封为左柱国,朱厚熜再三召见他谈话,对他格外加以慰劳,杨廷和因此更加想要有所主张,便提拔正直的官员上来,在朝廷中分掌各种事务。
给事中、御史们递上奏章检举了王琼的罪证,王琼被投入京城的大牢中,王琼于窘迫之下上书攻击杨廷和,来为自己开脱。法司用奸党的条例判王琼死刑,王琼极力为自己辩护,得以减免罪过,充军边疆。有人怀疑法司断案得到过杨廷和的示意。正好石珤以礼部尚书的名义掌詹事府事务,即将改任吏部尚书,杨廷和又奏请朱厚熜改派他掌管詹事司的诰敕,有人因此说杨廷和太独断了。
杨廷和认为朱厚熜虽然年轻,但天性灵明,所以他自信可以辅佐朱厚熜致天下于太平,因而事事都有所劝谏。钱宁、江彬虽然被杀,但张锐、张忠、于经、许泰等的官司久不能决,杨廷和等人说:“不杀了这些人,国家的法律就不算正大,天下的公道就不算彰明,祖庙的神灵不安,百姓的心里不服,祸乱的根源还算未除,太平政治就不会实现。”朱厚熜于是命令抄没了他们的家产,杨廷和又上书请朱厚熜严肃对待上天的告诫,
御史萧淮告发宁王朱宸濠谋反,钱宁等人还包庇他,攻击萧淮挑拨离间,杨廷和请仿效宣宗当年告诫赵王朱高燧的旧例,派遣亲近大臣带前往告诫,并收回其卫队,但使者还没到朱宸濠就已起兵叛乱。朱厚照想率兵亲征,杨廷和等竭力劝阻,朱厚照竟自封官职,化名朱寿,统率京军和各路边防军南下讨,命廷和与大学士毛纪驻京防护。后因为乾清、坤宁两宫工程完毕,朱厚照开恩封赏,拟登用杨廷和一子为锦衣卫副千户,杨廷和推辞。
当时,杨廷和本应起草大将军南征的敕谕,但他不肯起草,朱厚照心里很恼火,等到他推荐南京吏部尚书刘春办理东阁中诰命起草一事时,朱厚照就以杨廷和偏护本乡人为理由,严厉批评他。杨廷和上书谢罪,并请罢免自己,朱厚照不许,少师梁储等请连自己一齐罢免,也未获准。杨廷和正称病不朝,朱厚照就传旨南下。朱厚照南下以后,两次改定元旦,杨廷和把持朝政,很注意镇静、沉稳,为朝野上下所佩服。前后数十次上疏请求朱厚照回京,朱厚照都不理睬,回师后又在通州停下,杨廷和等列举旧例,请朱厚照还京,在宫内殿上接受献俘,然后将朱宸濠等正法,而朱厚照已患病,急令杨廷和等前往通州听命,就在行宫里杀朱宸濠等,然后朱厚照才回到京城。
朱厚照在郊祀时吐血,被马上拉回宫中,一月后病情加重,当时朱厚照无子,司礼监太监魏彬等到内阁说,太医已无能为力,请拿出万两银子从乡村中招募名医。杨廷和心中知道他们的意思,却不答他们的碴,而是含蓄地以伦理等级秩序的问题暗示,魏彬等唯唯听命。朱厚照驾崩,杨廷和引《皇明祖训》“兄终弟及”为据,请立武宗从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继统,得到皇太后张氏准许,由其拟发遗诏,迎候朱厚熜自兴王府所在地安陆府回京继位。
杨廷和根据遗诏命太监张永、武定侯郭勋、安边伯许泰、尚书王宪挑选各营兵马,分布在皇城的四门、京城的九门及南北要害地带,厂、卫御史安排他们的部下四处巡逻防备;又传达朱厚照遗令,裁汰威武营的各团练部队,周边部队入卫京师的都给以重赏,然后各归本镇;废除皇家商店和军门办事官校,原办事人员全部遣回家乡所在的卫所;哈密、吐鲁番、佛郎机各国进贡使臣都给以奖励,送他们回国,豹房的番僧及少林僧、教坊的乐队、南京的快马船等,凡不是经常例设置的,一切都被裁撤、解散;又按照武宗遗诏,释放南京被逮捕、关押的囚犯;送回各地进献的女子;停止京城里不急需的工程建设;收回了宣府行宫中的金银宝贝,放回到内库中,这些措施使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杨廷和总揽朝政三十七日,朱厚熜才入京登上帝位,杨廷和起草了登极诏书递上去,文书房的官员忽然到内阁来,说想把诏书中几件不便利的事删除。杨廷和说:“以前有了不同意见,你们动不动说是陛下的意思,现在也是新天子的意思?我们一会祝贺新天子即位后,当面上奏,要问一问是谁想删削诏书草稿。”蒋冕、毛纪也相继陈述利害,来人无言以对。过后诏书发布下来,正德年间的弊端几乎被淘汰净尽,所裁减的锦衣各卫所、内监局的旗校工役人数达十四万八千七百,节省漕运粮食达一百五十三万二千余石,那些宦官、义子及奉特别诏命而侥幸做了官的人大半以上被排除了。
朝廷内外都称颂新天子是个圣人,并且称赞杨廷和的功德,而那些丢了官的人们对杨廷和恨入骨髓,杨廷和上朝时有人身带利刃在轿旁窥视,朱厚熜知道后,命令从京营中选一百名士卒保护廷和出入。朱厚熜到经筵讲习,杨廷和负责经筵事宜,编修《武宗实录》,也由杨廷和担任总裁。杨廷和此前已被加封为特进,一品官满九年时,同时领取大学士的俸禄,朱厚熜亲自颁布敕令做了表彰。此时,杨廷和又被加封为左柱国,朱厚熜再三召见他谈话,对他格外加以慰劳,杨廷和因此更加想要有所主张,便提拔正直的官员上来,在朝廷中分掌各种事务。
给事中、御史们递上奏章检举了王琼的罪证,王琼被投入京城的大牢中,王琼于窘迫之下上书攻击杨廷和,来为自己开脱。法司用奸党的条例判王琼死刑,王琼极力为自己辩护,得以减免罪过,充军边疆。有人怀疑法司断案得到过杨廷和的示意。正好石珤以礼部尚书的名义掌詹事府事务,即将改任吏部尚书,杨廷和又奏请朱厚熜改派他掌管詹事司的诰敕,有人因此说杨廷和太独断了。
杨廷和认为朱厚熜虽然年轻,但天性灵明,所以他自信可以辅佐朱厚熜致天下于太平,因而事事都有所劝谏。钱宁、江彬虽然被杀,但张锐、张忠、于经、许泰等的官司久不能决,杨廷和等人说:“不杀了这些人,国家的法律就不算正大,天下的公道就不算彰明,祖庙的神灵不安,百姓的心里不服,祸乱的根源还算未除,太平政治就不会实现。”朱厚熜于是命令抄没了他们的家产,杨廷和又上书请朱厚熜严肃对待上天的告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