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崇祯皇帝——朱由检(6/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此,内阁首辅陈演、吏部尚书李遇知等仍安慰朱由检说“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欲据此为家”,完全误判了形势。

    朱由检到皇极殿接受朝贺之际,发现只有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在场,朱由检便下令鸣钟开门,很久都没人来,朱由检准备先祭拜太庙再接受朝贺,又发现马匹没准备好,便依然等着受朝贺,随后文武百官陆续赶来,站朝班时互相乱入,十分狼狈。

    雄踞西安的李自成也在这一天建国号大顺,年号永昌,随后挥师东征山西,直捣北京。在岌岌可危的局面下,迁都南京之议浮上水面。据说在清军第六次入塞时,朱由检就与周延儒商量过南迁,但被皇嫂懿安太后(张皇后)阻止。左中允李明睿在德政殿接受朱由检召见时,力劝南迁,朱由检亦表赞成,他希望由重臣来牵头,不过阁臣中无一提议,兵部收到李自成下的战书,约定决战于北京城下。

    朱由检召见阁臣,流泪说道:“朕非亡国之君,事事乃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何面目见于地下?朕愿督师,以决一战,即身死沙场,亦所不顾,但死不瞑目。”内阁首辅陈演、次辅魏藻德等纷纷请求代帝出征,朱由检都不同意,最后同意由山西籍的阁臣李建泰督师。朱由检行告庙礼,在正阳门举行隆重的推毂仪式,亲自为李建泰饯行。

    李建泰未至山西,山西省城太原陷落,李自成颁布讨明檄文,内称“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要求朱由检君臣马上投降,可保荣华富贵。李自成在宁武遭遇周遇吉的顽强抵抗,最终还是将其击败,从此入京之路畅通无阻。在此期间,朱由检想调辽东总兵吴三桂率关宁劲旅来京勤王,但因不愿放弃宁远以及饷银不足等问题而作罢。

    明廷内部围绕南迁的争议也公开化,李明睿上疏疾呼南迁,遭到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的强烈反对,斥为“邪说”,内阁首辅陈演亦不赞成,左都御史李邦华则提议太子和诸王先南迁。朱由检见南迁争议很大,便表态拒绝南迁,声明:“国君死社稷,义之正也。朕志决矣!”出征在外的李建泰也上疏请求南迁,并愿奉太子先行,朱由检召见群臣议论,依然分歧很大,光时亨甚至说太子先行是模仿唐肃宗即位灵武的故事,但在谈到战守之策时,诸臣集体沉默。朱由检先是重申“国君死社稷”,再看到诸臣集体沉默后,拂袖而起,斥责:“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

    朱由检封辽东总兵吴三桂为平西伯、平贼将军左良玉为宁南伯、蓟镇总兵唐通为定西伯、凤庐总兵黄得功为靖南伯,其余总兵也都有升迁。与此同时,朱由检决定放弃宁远,征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率兵入卫,又征调唐通、刘泽清率兵入卫,结果刘泽清不奉诏,在劫掠临清后南奔;吴三桂手下虽有五千精兵,但因为要内徙关外军民,拖慢了速度,只有唐通的两千勤王军及时赶到,被派去守居庸关。

    居庸关破,唐通投降,李自成的先锋抵达京郊,陷昌平,焚皇陵。这一天,朱由检一边从容喝茶,一边在中左门以“安人心、剿寇、生财足用”为题考选滋阳知县黄国琦等33名地方官。接到这个消息,脸色骤变,起身入宫,朱由检上朝询问守城之策,君臣对泣,束手无策,甚至有人提出起用“逆案”中人,朱由检挥泪用手指在桌案上写下一行字(“文武官个个可杀,百姓不可杀”,一说“文臣个个可杀”),让东厂太监王之心看过后就抹去。

    当天,李自成的军队开始攻城,守城的三大营多为老弱病残,毫无战斗力,一触即溃。朱由检情绪失控,他“仰天长号,绕殿环走,拊胸顿足,叹息通宵”,大呼:“内外文武诸臣误我!误我!”最后一次召见阁臣,说:“不如大家在奉先殿完事(自杀)”。李自成派已经投降的太监杜勋、申芝秀到北京城内,与朱由检交涉,开出的条件一说是“割地讲和”,让李自成在西北割据称王,犒饷银百万两,可协助平定其他起义军及辽东清军,但不朝觐;另一说是要朱由检“逊位”。总之,朱由检没有答应。

    当天上午风雨交加,午时雨停,李自成下令继续攻城,一群回回人打开了广宁门,外城陷落。朱由检得知外城陷落的消息后,欲召总督京营的襄城伯李国祯率三大营护驾,太监报告这些兵已经溃散,劝他快逃。朱由检带着太监登上紫禁城后的煤山眺望,发现北京城已经被重重围困,难以脱身,便下山回到乾清宫。朱由检召妹夫巩永固、刘文炳带家丁护驾,两人回复按祖制不得拥有家丁。

    随后,朱由检安排太监王之心、栗宗周、王之俊带着三名皇子(太子、定王、永王)出宫,送到成国公朱纯臣等人那里,接着与周皇后等嫔妃举行最后的酒宴,要求她们自尽。周皇后回到坤宁宫就自缢了,袁贵妃被朱由检砍伤。随后,朱由检怒吼着“为什么要生在我家”,先后挥剑砍向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前者被砍断手臂而昏厥,后者当场死亡,又派人到各宫催促懿安太后及西李自尽。

    朱由检召见提督京城内外太监王承恩议事,并与他饮酒。朱由检到王承恩住处,换上大帽及宦官的衣服,手持三眼铳,带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