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崇祯皇帝——朱由检(5/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连战连败。李自成听说张献忠起兵谷城后,赶往会合,不久分手,从湖广转进四川,再由四川转进河南,攻陷洛阳,杀死皇叔福王朱常洵;张献忠破襄阳,杀襄王朱翊铭,杨嗣昌听说洛阳、襄阳陷落、二王被杀的消息,忧惧而死。朱由检对杨嗣昌之死感到惋惜,并未追究其责任,反而杀了被认为配合杨嗣昌不力的原任陕西三边总督郑崇俭。接着,朱由检以陕西三边总督丁启睿为督师,继续围剿李自成、张献忠。

    内外局势虽然对明朝愈发不利,但尚未失控,内外局势急转直下,明朝加速滑向崩溃的边缘。河南地区自崇祯以来“竟无乐岁,旱蝗相继,灾异频仍”趋向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大量饥民加入李自成的队伍,使其不断壮大,开始被称为“闯王”,牛金星、宋献策等知识分子也投奔李自成。

    李自成攻打河南省城开封,丁启睿借口在打张献忠而不救开封,朱由检便起用平定奢安之乱有功的傅宗龙为陕西三边总督,率川陕兵两万驰援开封,李自成放弃攻打开封,转而袭击傅宗龙,擒杀傅宗龙于项城。李自成与罗汝才再攻开封,朱由检提拔陕西巡抚汪乔年为陕西三边总督,驰援开封,李自成又擒杀汪乔年于襄城,朱由检被迫放出关在狱中的孙传庭,拜为陕西三边总督。

    李自成第三次围攻开封,并在朱仙镇之战中歼灭督师丁启睿、保定总督杨文岳等所率援军,朱由检催孙传庭出师救援。黄河堤溃,开封城毁,李自成不再进攻开封。孙传庭出潼关,兵败郏县,退回关内,李自成攻陷汝宁,杀杨文岳,控制河南大部,继而转战湖广。一度被丁启睿等压制的张献忠,也再次活跃于南直隶,攻陷庐州,破黄得功、刘良佐部于六安,转进湖广。

    对清的战局也在恶化,皇太极为了入关,连年侵扰松山、锦州等辽西堡垒。洪承畴率五万人从宁远驰援祖大寿驻守的锦州,与清军激战后败退,洪承畴又屡次出关救援,打退了清军的进攻,但锦州仍然在清军的包围之中。兵部尚书陈新甲建议洪承畴率大军前往松山、锦州一带决战,歼灭包围锦州的清军,但洪承畴主张持重,反对急速进兵。

    朱由检本来倾向洪承畴的建议,但陈新甲坚持己见,再加上从宁远回来的兵部职方司郎中张若麒也报告清军粮饷不继,每天骑兵只吃两餐,步兵只吃一餐,陈新甲便加紧怂恿朱由检催促洪承畴出兵,朱由检同意。洪承畴在宁远誓师,接着率六万大军进驻松山,加上后续赶来的明军,共计八总兵、十三万兵力。皇太极亲率三千精骑赶到松山,并派兵在松山至杏山之间列营,截断明军的联系。洪承畴派王朴、吴三桂、李辅明等六名总兵率军突围,被清军歼灭大半,于是洪承畴与总兵曹变蛟、王廷臣和辽东巡抚丘民仰被围困在松山城中。

    在松山副将夏成德的内应下,清军攻陷松山,丘民仰、曹变蛟、王廷臣殉节,洪承畴被俘,坚守锦州的祖大寿降清,此外杏山、塔山二城亦被清军攻陷。战后,朱由检授意陈新甲与清朝议和,不料和议泄露,再次引发群臣反对,陈新甲不但不认错,还自认为有功,朱由检将陈新甲下狱杀了他。皇太极见和议破裂,第六次发兵入塞,是为“壬午之变”。此次入塞的经过与之前几次如出一辙,清军在饱掠数月、攻陷八十八城之后,带着三十六万九千名俘虏和三十二万余头牲畜等战利品扬长而去,事后朱由检又杀了两位蓟辽总督范志完、赵光拚来顶罪。

    随着内外两线战事的大溃败,明朝覆亡之象显现,朝野人心亦日渐离散。朱由检照例到皇极殿接受朝贺,而文班只有内阁首辅周延儒一人,武班只有一名勋臣。朱由检命开门,进来的朝臣太少,过了许久才陆续有朝臣匆匆赶来,凑够了百官中一半多一点的人数,这才勉强举行朝贺礼。

    当时,北京城已经流传“鞑子、流贼到门,我即开城请进”之语,清军第六次入塞期间,朱由检取出内帑数万,发给守城将士,每人只领二十钱,守城士兵们弹着钱说:“皇帝要性命,令我辈守城,此钱止可买五六烧饼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朱由检迫切渴望尽快扭转局势,下令以一万两黄金以及侯爵来悬赏李自成的首级,以五千两黄金、一品大员的官位和锦衣卫指挥使的世职,来悬赏张献忠的首级。

    当时,明朝可倚仗的兵力只有陕西孙传庭和湖广左良玉麾下的兵力,左良玉虽拥兵二十万,但不仅不能剿灭张献忠,还四处劫掠,并威胁南京,索要军饷,朱由检只能加以安抚,却对他无可奈何。张献忠趁机攻陷武昌,沉楚王朱华奎于长江,建立大西政权。李自成也在襄阳自称新顺王,初步建立政权,并且提出“三年免征、一人不杀”的口号,出现了“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民谣。

    朱由检便将力挽狂澜的希望寄托在明朝最后的劲旅——孙传庭统率的秦兵,任命他为督师,出潼关消灭李自成。孙传庭进军河南,起初连传捷报,而皇太极的死讯也在此时传入北京,明廷洋溢着国势转危为安、中兴指日可待的幻觉。然而孙传庭先是兵败于汝州,接着战死于潼关,李自成长驱入关占领西安,进而迅速控制了陕西全境。朱由检先后派余应桂、李化熙代替孙传庭,但都无兵无饷、一筹莫展,尽管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