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往事越千年(4/5)
点名了小儒生。
年轻人嘛。
就得多多磨练下。
“回禀夫子。”
扶苏拱手道:“商朝的贞人祭祀阶层,源于最初部落平民负责农耕,却完全不懂天时的规律。于是,慢慢有部落长者开始总结天时轮转,比如秋冬的雨、雪到来,春夏升温、降温,这大大的提高了农作物的种植成功率,遂祭祀阶层开始发扬。”
扶苏的这番回答,明显是真用功研习了很多知识。
方才能在眼下回答上夫子的询问。
华阳太后和嬴政见状自然是老怀欣慰。
随即。
“很好。”
许尚也给予认可的道:“部落祭祀,最初就是靠着总结天时,方才能够跻身于统治阶层,无需承担生产者的角色。”
“比如太阳出现的位置,会随着天时的变化而变化,古人便可以通过太阳的偏移,进而对四季轮转形成判断,然后再提前预判具体的气候发生。”
“同理,月亮也是一样的。”
“常言道,月有阴晴圆缺,最初月亮从最残缺到满月,是为一月!”
“然后古人根据日月轮转,发现了一年中会有一天时间最短,有一天时间最长,阴阳就此而生,最初的季候划分也是以此为根据。”
“还有农时节气,都是从上述的基础概念中,不断摸索完善出来的。”
……
古人最初祭祀的从来就不是神。
而是日月星辰。
因为在古人看来,日月轮转,蕴含着无穷奥妙。
后世很多人会觉得,节气什么的,都是过时的东西。
还有四季气候,春天适合耕种,明,夏天热的一批,秋天万物凋零,冬天要穿秋裤,这不是最基础的常识嘛?
不!
这些在后世看来,从小便懂得的常识,放在上古那就是天谕。
你懂这些基础概念,只要穿越到上古部落时代,立马就可以担当大祭司。
当然,却也有个前提。
那就是你得获得部落本地人的认可,不然一切都是白搭。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许尚继续道:“白天最长和黑夜最长,是不断交替的,于是根据阴阳对立,便有了夏至和冬至,这便是两个最初的节气,也叫农时。”
“直到古人对于气候有了更准确的认识,遂把夏至和冬至进行二分,便有了春分和秋分。”
“再用卦象作解,阴阳为阴爻和阳爻,二进四,作四卦,再生三,成八卦。”【二的三次方为八】
“即:乾、坤、震、巽对应天、地、雷、风。”
“坎、离、艮、兑对应水、火、山、泽。”
“天地有生生之理,大道有造化之机。”
“按照伏羲的作解,八卦便代表了三生万物,无穷尽也。”
……
伏羲为什么被称作人文始祖。
因为有太多的天理大道概念,都是其开创的。
易经号称群经之首,也得以八卦为基础。
可见后世有很多典籍,把伏羲增补入三皇之列,绝对是有依据的。
确实牛逼。
没得说的。
“哇!”
华阳太后惊叹的道:“不愧是夫子,原本那般玄妙的东西,在夫子口中,瞬间变得简易明了,我感觉自己似乎更加懂了。”
扶苏也满目崇敬。
嬴政和李斯、王翦众臣也是频频点头,夫子作解任何玄奥妙法,都可以做到大道至简。
这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不及的。
“哈哈。”
许尚做出总结道:“我们再说回易经,易一字,变化也!”
“姬昌本质上就是把伏羲八卦,作复,成六十四卦。”【八八六十四】
“正所谓乾为天,否(pi)为地,对应否极泰来,便有了我们最常见的卦象……”
“乾上坤下为【否】,坤上乾下为【泰】。”
“那么问题来了,泰为阳之正,坤上乾下,等同于地在上,天在下,何以就成了阳之正呢?”
……
我们最常见的认知一直都是……
天上地下,为正也!
结果姬昌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地上天下看作正。
何以如此呢?
许尚这次没有点名,而是环顾四周。
众人尽皆默然。
毫无疑问。
文王的这个行为,很是违背常理。
半晌后。
嬴政眯了眯眼,道:“夫子,您刚刚说了,易为变化之意,作阴阳之分,代表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遂如果把天上地下定为正卦,那便是以正加正,是为不易。”
“也就是不成阴阳,没有变化,再难成卦,无法三生万物。”
……
年轻人嘛。
就得多多磨练下。
“回禀夫子。”
扶苏拱手道:“商朝的贞人祭祀阶层,源于最初部落平民负责农耕,却完全不懂天时的规律。于是,慢慢有部落长者开始总结天时轮转,比如秋冬的雨、雪到来,春夏升温、降温,这大大的提高了农作物的种植成功率,遂祭祀阶层开始发扬。”
扶苏的这番回答,明显是真用功研习了很多知识。
方才能在眼下回答上夫子的询问。
华阳太后和嬴政见状自然是老怀欣慰。
随即。
“很好。”
许尚也给予认可的道:“部落祭祀,最初就是靠着总结天时,方才能够跻身于统治阶层,无需承担生产者的角色。”
“比如太阳出现的位置,会随着天时的变化而变化,古人便可以通过太阳的偏移,进而对四季轮转形成判断,然后再提前预判具体的气候发生。”
“同理,月亮也是一样的。”
“常言道,月有阴晴圆缺,最初月亮从最残缺到满月,是为一月!”
“然后古人根据日月轮转,发现了一年中会有一天时间最短,有一天时间最长,阴阳就此而生,最初的季候划分也是以此为根据。”
“还有农时节气,都是从上述的基础概念中,不断摸索完善出来的。”
……
古人最初祭祀的从来就不是神。
而是日月星辰。
因为在古人看来,日月轮转,蕴含着无穷奥妙。
后世很多人会觉得,节气什么的,都是过时的东西。
还有四季气候,春天适合耕种,明,夏天热的一批,秋天万物凋零,冬天要穿秋裤,这不是最基础的常识嘛?
不!
这些在后世看来,从小便懂得的常识,放在上古那就是天谕。
你懂这些基础概念,只要穿越到上古部落时代,立马就可以担当大祭司。
当然,却也有个前提。
那就是你得获得部落本地人的认可,不然一切都是白搭。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许尚继续道:“白天最长和黑夜最长,是不断交替的,于是根据阴阳对立,便有了夏至和冬至,这便是两个最初的节气,也叫农时。”
“直到古人对于气候有了更准确的认识,遂把夏至和冬至进行二分,便有了春分和秋分。”
“再用卦象作解,阴阳为阴爻和阳爻,二进四,作四卦,再生三,成八卦。”【二的三次方为八】
“即:乾、坤、震、巽对应天、地、雷、风。”
“坎、离、艮、兑对应水、火、山、泽。”
“天地有生生之理,大道有造化之机。”
“按照伏羲的作解,八卦便代表了三生万物,无穷尽也。”
……
伏羲为什么被称作人文始祖。
因为有太多的天理大道概念,都是其开创的。
易经号称群经之首,也得以八卦为基础。
可见后世有很多典籍,把伏羲增补入三皇之列,绝对是有依据的。
确实牛逼。
没得说的。
“哇!”
华阳太后惊叹的道:“不愧是夫子,原本那般玄妙的东西,在夫子口中,瞬间变得简易明了,我感觉自己似乎更加懂了。”
扶苏也满目崇敬。
嬴政和李斯、王翦众臣也是频频点头,夫子作解任何玄奥妙法,都可以做到大道至简。
这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不及的。
“哈哈。”
许尚做出总结道:“我们再说回易经,易一字,变化也!”
“姬昌本质上就是把伏羲八卦,作复,成六十四卦。”【八八六十四】
“正所谓乾为天,否(pi)为地,对应否极泰来,便有了我们最常见的卦象……”
“乾上坤下为【否】,坤上乾下为【泰】。”
“那么问题来了,泰为阳之正,坤上乾下,等同于地在上,天在下,何以就成了阳之正呢?”
……
我们最常见的认知一直都是……
天上地下,为正也!
结果姬昌却反其道而行之,把地上天下看作正。
何以如此呢?
许尚这次没有点名,而是环顾四周。
众人尽皆默然。
毫无疑问。
文王的这个行为,很是违背常理。
半晌后。
嬴政眯了眯眼,道:“夫子,您刚刚说了,易为变化之意,作阴阳之分,代表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遂如果把天上地下定为正卦,那便是以正加正,是为不易。”
“也就是不成阴阳,没有变化,再难成卦,无法三生万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