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三纲八目,内圣外王(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呼!”

    嬴政深吸一口气,尔后他开始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

    呼吸。

    心跳。

    以及他经时日久磨练出来的射箭经验和直觉……

    随即。

    在所有人的注目下。

    嬴政闭目回首,连发三箭,皆中射靶正心!

    下一刻。

    周围百家学仕纷纷称赞。

    “好箭法!确实不简单啊!”

    “不用眼睛看都能连中三元,我倒要看看乐正氏这回要怎么论辩。”

    “果然关中颇具尚武之风啊!”

    ……

    齐地有技击的传统,射箭也是其中可以比试的一项。

    因此。

    在场众人很清楚,想要在射箭方面,达到闭目连中三发的程度,非常之难。

    嬴政之所以能够有此箭术造诣,还多亏了吕不韦。

    没错。

    吕不韦摄政掌国的十余年间。

    嬴政不仅学习了诸子百家思想,武事方面肯定也是一点没落下。

    台上。

    “如何?”

    嬴政发问的道:“我的箭术远高于你,如果按照儒家意诚正心的理论,是否代表着我已达【内圣】之境?”

    乐正氏点头道:“是的,阁下在刚刚射箭之时,确实完美符合我儒家对于【内圣】二字的定义。”

    乐正氏没有否认。

    因为他既然已经选了正心射艺说作为此番论辩的开端,他就已经提前考虑到了所有情况,包括嬴政的箭术超绝……

    这并没有出乎他的预料。

    对面。

    嬴政微微蹙眉:“但我并不认可你之理论,我的箭法,乃是从少年时磨练出来的技术,靠得是由汗水积攒而出的经验,与你儒家的唯心学说,又有何关系?”

    乐正氏温和的道:“阁下,我能听出来你对我儒家多有排斥,甚至是心有成见。但我想说……你的汗水,你的刻苦专研,你曾经十数年的磨练,都代表着你在射箭一事上,做到了【诚其意】。”

    乐正氏敏锐的指出……

    嬴政太过抵触儒家,以至于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

    那就是儒家所说的【意诚】,乃是求静、专注、克己、精其一。

    “至于【正心】。”

    乐正氏缓声继续道:“你刚刚在射箭之时,本能的调整了呼吸、心绪、心跳……再根据你过往十余年所磨练出来的本能和经验,进而达到心无杂念的状态,这其实就是【正心】。”

    “我儒家有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上述八目前五当称内圣,后三谓之外王,我将之合称为圣王之道。”

    ……

    儒学八条目。

    出自曾子的【大学】,乃是现今与后世儒学的部分总纲。

    只不过儒家八派发扬的方向各有不同。

    乐正氏主求的便是:内圣。

    至于外王,不可强求,当顺其自然。

    嬴政蹙眉:“照你这么说,匈奴人在箭法超群,人马合一,他们也达到了你们儒家所谓的内圣?”

    正常人印象中的【内圣】,往往都是品德完美至极,正确至极,从不会做错误的事情。

    而匈奴人烧杀抢掠。

    无恶不作。

    理当与内圣二字,毫不相关才对。

    然而……

    “是,也不是。”

    乐正氏若有所思的道:“匈奴人爱自己的战马,他们与自己的战马一同长大,弓马技艺乃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因此,在骑马和射箭这两件事上,绝大多数匈奴人都做到了诚其意,正其心。”

    “但他们不懂格物致知,他们也不会去穷理,便无法获悉事物的本质,复礼修身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匈奴人只有在骑马射箭的时候,才会意诚心正。”

    “其余时候,他们都是愚昧且混沌的,实乃蛮夷尔。”

    ……

    乐正氏不否认匈奴人在弓马技艺方面的意诚心正。

    但除了这两件事以外。

    乐正氏认为匈奴人一无是处。

    距离他儒家的内圣之境,绝对是遥不可及的。

    “另外,我儒家还有三纲:在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乐正氏开始为自己的内圣理论,进行全面补充道:“明明德……意为发扬人之本性中的先天纯善,还有光明正大,顶天立地的品德。”

    “亲民:推己及人,以自身之纯善品德,去影响和引导他人。”

    “最后是止于至善,乃是把理想中的至善境界,与现实生存进行结合,不可假大空,假道学,而是需要格物穷理,存世中庸。”

    ……

    至此。

    儒家的三纲八目,内圣外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