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以一人之力,肩挑关中文脉(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子思齐当面跟许尚下了战书。

    同时。

    他也把论辩的日期往后推了推。

    其显然不愿打无准备的仗。

    兹事体大。

    又涉及曲阜孔氏全族的命运。

    子思齐自然要好好准备一番,甚至于他都想好了,必须得请外援把许尚给剖析个明明白白。

    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不殆。

    子思齐一个大儒,为了对付许尚,他恨不得把平身了解的兵法都给一并用上。

    只要能够为儒家扳回一城。

    再保得曲阜孔氏的平安。

    他子思齐的大名,必将传扬后世百年,千年……

    就这样。

    子思齐离开之时,又朝着嬴政微微拱手,尔后他便继续前往处理百家名仕的纷乱事宜。

    毛亨比乐正氏脾气倔犟,问心无愧的情况下,毛亨半步都不愿退……

    遂导致局面陡然升级。

    有齐墨游侠直接上手,一拳打掉了毛亨的后槽牙。

    差点没把毛亨当场给打撅过去。

    好在漆雕氏赶忙上前展示了一把自己的肌肉,这才压住了场子。

    堂堂稷下圣地。

    现在颇有点朝着比武大会的方向发展。

    倒也是有趣的紧。

    另一边。

    张苍和浮丘伯来回穿梭,非常及时的把辩经宫室里发生的一切全部交代给了自家师傅。

    旁侧。

    “哈哈哈!”

    尉缭子听的大笑出声道:“窃取百家,得儒之名……你们儒家八派的下限,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尉缭子这么说也都是有依据的。

    当年孟子大骂墨子实乃禽兽尔!

    儒墨针锋相对。

    思想碰撞也是非常激烈的。

    结果现在乐正氏和毛亨却跑去窃取墨家学说精髓,等于把孔孟的脸面,一同都给丢尽了。

    咱们文化人的傲骨何在啊?

    “至于庄子……”

    尉缭子轻叹一声:“昔年庄子都把你们儒家骂成什么德行了?”

    “而庄子的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源于一道,是指以守虚为本,以因循为用,无为而无不为。”

    “便可达穷神知化,经纶天下的境界,进而掌握世间本源,也就是上述的那个【一】,直至【合道】。”

    “如此,方才可称内圣,亦可称外王。”

    ……

    尉缭子的所言,大略便是他对于庄子思想的理解。

    道家庄子对于治世也有着自己的看法,总体都在【天下篇】进行阐述。

    那么道家和儒家对于同一学说,又存在着怎样的分歧呢?

    答案是……

    道家推崇守虚无为。

    守虚二字非常复杂。

    无为相当于顺其自然,不要轻易下场,亲身妄为。

    儒家则是有所为而为。

    有目标,有手段,只为实现自我理想。

    哪怕我知晓做了这件事,我很有可能会死,但只要能够达成心中抱负,我自当甘死如饴。

    这就是有所为而为。

    先秦儒生总体还是挺有血性的。

    “出世经世,岂可一概而论。”

    荀子不太喜欢庄子的乐天知命,躺平开摆,他一向推崇制天命而用。

    同理。

    对于庄子的那一套。

    门槛太高。

    纵观当世,能够悟透的人绝对是屈指可数。

    荀子觉得并不如他们儒家的内圣知止,更加实用。

    当然。

    荀子也不否认,儒家的内圣外王之名,乃是取自老庄思想。

    “难得……没想到你还挺看好那个乐正启的。”

    尉缭子勾起嘴角:“只可惜,他在许尚面前搬出这个议题,基本上就跟自讨苦吃没有区别。”

    “庄子有言: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这句话表明,庄子早就料到后人是无法参透内圣外王之道的,顶多就是窥测表面理论,很难悟到他的守虚无为,外加大道本源之意。”

    “这么一来,你们拿个道家残缺的思想学说,在许尚的面前卖弄,他一眼就能够瞧出症结……”

    “所谓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短短八个字,直接钉死了你们儒家必将止于内圣,无缘外王。”

    ……

    尉缭子觉得儒家的内圣知止,全靠三纲八目撑着。

    也还好是撑住了。

    不然外王崩塌,内圣再跟着动摇的话……儒家未来恐怕再难自称当世显学之名。

    “许尚确实厉害。”

    荀子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又转而道:“但【守虚无为】四个字,又哪有那么容易就能参悟的呢?这次我真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