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给岁月以文明(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禽兽动物,仁义礼智信……故而人性本善……”

    嬴政最快反应过来,他道:“看来儒家的格物致知,最初便是在想办法佐证人性本善的来源,还有一些儒学至理的正当性。”

    格物致知,格物在前,致知在后。

    自然就得先有物,再有理,尔后才能明悉天理二字。

    只不过……

    华阳太后若有所思的道:“不对啊!如果用动物的本性作为天理的佐证,那蛇性本淫,狼性凶残……而且狼群之中等级森然,这又怎么说?”

    动物之中,有本性为好,自然就有本性为坏。

    儒家只挑好的说。

    却对坏的进行选择性忽略。

    难免就显得有些……巧伪。

    不过儒家向来如此。

    倒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许尚笑笑:“狼与蛇都属于冷血动物,民间有种说法是……养不熟的狼崽子,儒家对于人性之恶,确实有些太过回避了。”

    “另外,狼群之中的等级划分,实乃弱肉强食,欺软怕硬。”

    “此乃区分出等级的最简单方式,在等级确立之后,享用猎物的时候,就得按照等级顺序来,这样就不用次次都争的头破血流了,属于群体性的进步标志。”

    “我们的上古祖先,一开始应该也是这样,优胜劣汰,谁强谁就能享用食物,以及优先繁衍的权力。”

    “后面经过三皇五帝的发展,直至夏朝的建立,也就进阶成了通过血统划分等级,并于商周不断完善天命血统论。”

    “大秦则是血统和军功并重,再叠加事功、才识、名望等等。”

    “因此,狼群内部的欺软怕硬,对它们而言实乃理所应当,本质上并没有善恶之分,一切都是为了族群的延续和生存。”

    “只不过此刻在我们的眼中,狼群内部的等级划分机制,显得有些趋向于恶……实际上就是落后,落后等同于恶……”

    ……

    何为文明?

    自然是我们越来越进步,越来越先进。

    你远远的落后了。

    那你就是不文明,你就是恶……

    综上。

    文明二字本身。

    似乎一点都不文明。

    另外。

    后世网上还流传一个很有意思的梗。

    吃饭睡觉打豆豆。

    最弱的那个总是各种委屈,各种挨打……

    狼群本身也是这种状态。

    有点类似于末尾淘汰机制。

    弱小,即是最大的原罪。

    那么这就是错的嘛?

    亦或者就是恶的嘛?

    依据儒家的逻辑,那肯定是大错特错,大恶特恶,怎么能无辜欺凌弱小呢?

    但如果从道家的角度来看,优胜劣汰,狼群淘汰弱狼、老狼,以及狼吃羊,羊吃草,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事物。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无分善恶。

    亦或者今日为善,明日就是恶。

    世间万物都在遵循道的规律,一刻不停的产生变化和发展。

    一切概念都是不定的。

    “儒家用格物,分出善恶,尔后致知,并为后人总结出经验规律,这件事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许尚边走边继续道:“然而……善恶、高低、大小,乃至于沧海与桑田。”

    “站在不同的时间,与不同的高度,人们眼中的事物也会随之不同。”

    “现在儒家的格物致知,有些略显片面,距离格出事物本质,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

    格物致知。

    先秦儒家给出的答案应该是:明理是非。

    程朱理学则是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贯通,终知天理。

    朱熹的格物,就相当于穷究事物的本质和道理。

    从某种角度来说……与科学还是蛮像的。

    直至到了阳明心学。

    王阳明其实还是蛮老六的。

    正所谓生有涯,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此乃庄子之言,意思是有限的生命,岂能穷尽世间的道理呢?

    这是必不可能的事情。

    王阳明连续格了七天竹子,差点没让自己直接去见太奶。

    大病一场,毛都没能格出来。

    按照朱熹的说法。

    你格物格不出东西,就是你心不够诚。

    王阳明表示……我差点把命给赔上去,这还叫不够诚?

    老朱你的理学有问题啊!

    于是。

    王阳明直接于龙场悟道,整出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单从自己的无限心出发。

    格物二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格,谓之正也!

    正其不正,以归于正!

    就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