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许尚:小友,你着相了吗?(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科举制一直以来都有两个作用。

    第一:简拔,让人才能够流通,阶级相对不会太过固化。

    第二:维稳,困住全天下的聪明人,让他们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典籍中,耗尽光阴和热血。

    那么问题来了。

    两者哪个更重要呢?

    答案是历朝历代,明显都是维稳更加重要。

    但……

    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也未必就都是徒耗生命。

    程朱理学的出现,就给文人指明了另一个方向。

    也就是格物致知,明理成圣。

    毕竟朝廷的官位就那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可能人人都有官做,总有失意之人,也总有不适合做官之人。

    那么这些落选的聪明人能干什么呢?

    诶!

    对了。

    研究理学,培育科学。

    这也是许尚给大秦定下的又一个教化方针,发展方向。

    中原百万士卿,就算斩半再斩半,也不可能人人都有官做。

    更别提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吏的缺额会越来越少,人才反而会越来越多。

    官场失意者,才学稍次者,时运不佳者……各种人才叠加起来无事可做,那可不得出乱子嘛!

    遂,后世的满清异化了八股取士。

    众所周知。

    八股文是个非常复杂的东西。

    满清就是要把那些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一辈子都给困在里面。

    满清之初,提倡归本经史,清真雅正。

    后续清朝的历代皇帝,就开始给八股文不断的上枷锁,什么不许故摭一家言,什么矜奇立异者,不得取录……严禁小束大结不分明者……

    反正就是越整越复杂。

    满清就是要把全天下的聪明人都给绕进去。

    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徒耗光阴。

    满清也从未想过什么开民智,他们把科举制中的维稳作用,发扬到了极致,同时一定程度压制了科举简拔,人才流通之用。

    另外。

    其实到了康乾年间,很多西洋的玩意儿和学说思想,就已经往华夏传播了。

    只不过清廷杜绝的非常厉害。

    一切都是为了维稳。

    一切都是为了愚民。

    因此。

    许尚肯定是不能像满清那么搞的。

    他希望东方的理学,能够盛开出科学之花。

    他会把科举制的简拔、引导、人尽其才的作用发扬到极致。

    至于愚民……

    现今的诸子百家学说,基本上都有关于愚民的论调。

    然而。

    许尚却非常清楚,开民智乃是大势所趋,任谁都别想阻止。

    ……

    此时。

    对于许尚的惊天言论。

    颜产自然是整个人都怔住了。

    嬴政反而有些振奋……

    屠雎则是不由自主的抬起了傲然的下巴。

    对于屠雎而言,他非常喜欢夫子的那句,把百万陵邑士卿,困在科举抡才的方寸之间。

    尽显霸气。

    也尽显霸道!

    随即。

    颜产有些艰难的道:“前辈,您怎能开创出此等欺世掩民的政策?”

    “匹夫可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许尚笑笑:“颜小友,你还是用心求你的坐忘无争吧!经世济民的水太深,你把握不住……”

    颜产:“……”

    道家的思想基础就是出世。

    哪怕是老子,在言及具体的经世政策之时,也要加一句小国寡民。

    奈何。

    我泱泱华夏,有时候村镇械斗,都堪比西方国战。

    小国寡民这四个字,无论如何都落不到我们的头上。

    当然。

    这也并不是说老子就不牛逼了。

    堂堂道家开派祖师,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

    但治国论政,切实的为九州之生民,开辟前路,直至铸就万世之基。

    显然还是得许尚出马。

    单纯用道家出世的那一套,决计行不通的。

    就这样。

    颜产无言沉默。

    嬴政和屠雎反倒是越发高兴,好歹他们心中的一大政策弊病被搞定了,而且是超预期的科举简拔,连带维稳!

    双赢。

    赢麻了。

    这下大秦的国祚必将更加绵延。

    肯定是值得多喝几杯。

    所以。

    屠雎张口开始问颜产要酒。

    单喝茶能有个什么劲儿?

    老爷们儿就是得大碗喝酒!

    于是。

    颜产只能带着乌氏陀前去把自己的多年珍藏,给搬来了几坛,顺便还让人搞来了几个下酒小菜。

    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