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化胡为佛(1/4)
许尚记得后世的年轻人,经常嘴上都挂着三个字,叫做:断舍离。
然而。
只要你问他断了舍,又离了个啥。
那就一定是丢东西。
比如今天丢了个旧衣服,明天丢了个旧家具,进而逐渐搞出了个什么极简主义。
好似这样就真的做到了断舍离……
同时也不再着相。
让自己的心,更加贴近了真我。
可事实上。
若想真正做到断舍离,光丢些旧物,是远远做不到的。
第一。
断,是指断掉人和自己的关系。
比如很多人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那么就可以试着走出去,了断曾经,也了断烦恼。
第二。
舍,是指割舍人和物的关系,
这个确实就是需要丢东西了。
再往深了说,就是不要着相。
需得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切莫因为尘世之相,蒙蔽了自己的内心。
遂。
该舍的东西。
便理当舍之。
第三。
离,人和人的关系。
很多人并不知晓一段健康的男女恋爱关系,究竟是什么。
答案是问问自己的心。
也看看你最近的状态。
你的另一半,究竟有没有让你变得更好。
甭管是心态上更加年轻欢乐了。
亦或者生活更加有奔头了。
甚至于给你带来了物质上的提升。
这些都是变好了。
同理,你也要看看自己,是否让对方变得更好了。
关系关系,来来往往。
都是相互的。
你不能只看自己,不看对方。
若两方都很好。
这样的关系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乃是天生一对。
稍次的,则是一方获利,一方有些委屈。
这段关系就注定长久不了。
再次的。
两个人互相折磨,各自委屈!
那就……趁早离个干净,以免余生变得你死我活,相见如寇仇。
综上。
断舍离,也是一种较为现代的,且符合潮流的……尝试脱离【着相】的方式方法,需得根据自身情况,辨证看待,谨慎使用。
……
此刻。
许尚的一句小友,你着相了吗?
惹得在场的各位连连点头……
乌氏陀从小在游牧部落中长大,陡然来到临淄稷下,他总归会感到不习惯,更何况学宫内不仅只有儒士,还有众多百家名仕。
其中不乏极其排斥胡人的。
这就让乌氏陀十分难受。
明明他从未杀过中原人,可他却要遭受种种排挤苛待。
这又怎能不让他心生愤慨呢?
直至刚才听完许尚解惑。
乌氏陀才明白过来是那些人境界太低,着相了。
那他以后肯定不能再住因住果,他得让自己不再被事物的表象给迷惑。
这时。
扶苏挠了挠头,道:“夫子,有无相生,遂得名,名即相……按照这个逻辑,那名家算什么?”
“名家。”
许尚扶额:“他们已经魔根深种,没救了。”
扶苏:“( ????? )”
名家唯一的用处就是训练自己的思维逻辑,在舌辩八方的时候,能够尽情发挥自己的语言艺术。
除此之外。
无论是道家,亦或者佛门。
显然都不太提倡名家那一套。
什么白马非马。
哪天秦廷搞出个白马税,你公孙龙能够跟秦吏辩论说白马非马嘛?
显然不顶用啊!
到时候直接刀架脖子上。
你敢鬼扯。
那就是抗税。
即刻拿下!
所以,名家着实属于小道中的小道,让自己迷失在【名】与【相】之间,难以自拔。
就像某些腐儒老学究,让自己迷失在了【礼仪】之中。
无论干任何事情,都要一顿繁琐拘礼费事。
这同样也是一种迷失与着相。
可对儒家而言,却又是克己复礼,本无不妥。
那么哪一方是对的呢?
无分对错。
管好自己即可。
若有余力,再去根据现实情况,开导他人。
这时。
陈平抬了抬手,道:“夫子,我也有些感觉自己着相了。我最近对一些毒计什么的,越来越感兴趣,这会不会对我有什么影响啊?”
“放心,没什么影响。”
许尚扶额:“你小子前途无量,在毒计的道
然而。
只要你问他断了舍,又离了个啥。
那就一定是丢东西。
比如今天丢了个旧衣服,明天丢了个旧家具,进而逐渐搞出了个什么极简主义。
好似这样就真的做到了断舍离……
同时也不再着相。
让自己的心,更加贴近了真我。
可事实上。
若想真正做到断舍离,光丢些旧物,是远远做不到的。
第一。
断,是指断掉人和自己的关系。
比如很多人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那么就可以试着走出去,了断曾经,也了断烦恼。
第二。
舍,是指割舍人和物的关系,
这个确实就是需要丢东西了。
再往深了说,就是不要着相。
需得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切莫因为尘世之相,蒙蔽了自己的内心。
遂。
该舍的东西。
便理当舍之。
第三。
离,人和人的关系。
很多人并不知晓一段健康的男女恋爱关系,究竟是什么。
答案是问问自己的心。
也看看你最近的状态。
你的另一半,究竟有没有让你变得更好。
甭管是心态上更加年轻欢乐了。
亦或者生活更加有奔头了。
甚至于给你带来了物质上的提升。
这些都是变好了。
同理,你也要看看自己,是否让对方变得更好了。
关系关系,来来往往。
都是相互的。
你不能只看自己,不看对方。
若两方都很好。
这样的关系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乃是天生一对。
稍次的,则是一方获利,一方有些委屈。
这段关系就注定长久不了。
再次的。
两个人互相折磨,各自委屈!
那就……趁早离个干净,以免余生变得你死我活,相见如寇仇。
综上。
断舍离,也是一种较为现代的,且符合潮流的……尝试脱离【着相】的方式方法,需得根据自身情况,辨证看待,谨慎使用。
……
此刻。
许尚的一句小友,你着相了吗?
惹得在场的各位连连点头……
乌氏陀从小在游牧部落中长大,陡然来到临淄稷下,他总归会感到不习惯,更何况学宫内不仅只有儒士,还有众多百家名仕。
其中不乏极其排斥胡人的。
这就让乌氏陀十分难受。
明明他从未杀过中原人,可他却要遭受种种排挤苛待。
这又怎能不让他心生愤慨呢?
直至刚才听完许尚解惑。
乌氏陀才明白过来是那些人境界太低,着相了。
那他以后肯定不能再住因住果,他得让自己不再被事物的表象给迷惑。
这时。
扶苏挠了挠头,道:“夫子,有无相生,遂得名,名即相……按照这个逻辑,那名家算什么?”
“名家。”
许尚扶额:“他们已经魔根深种,没救了。”
扶苏:“( ????? )”
名家唯一的用处就是训练自己的思维逻辑,在舌辩八方的时候,能够尽情发挥自己的语言艺术。
除此之外。
无论是道家,亦或者佛门。
显然都不太提倡名家那一套。
什么白马非马。
哪天秦廷搞出个白马税,你公孙龙能够跟秦吏辩论说白马非马嘛?
显然不顶用啊!
到时候直接刀架脖子上。
你敢鬼扯。
那就是抗税。
即刻拿下!
所以,名家着实属于小道中的小道,让自己迷失在【名】与【相】之间,难以自拔。
就像某些腐儒老学究,让自己迷失在了【礼仪】之中。
无论干任何事情,都要一顿繁琐拘礼费事。
这同样也是一种迷失与着相。
可对儒家而言,却又是克己复礼,本无不妥。
那么哪一方是对的呢?
无分对错。
管好自己即可。
若有余力,再去根据现实情况,开导他人。
这时。
陈平抬了抬手,道:“夫子,我也有些感觉自己着相了。我最近对一些毒计什么的,越来越感兴趣,这会不会对我有什么影响啊?”
“放心,没什么影响。”
许尚扶额:“你小子前途无量,在毒计的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