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国害】(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许尚的重占上风。

    使得嬴政、屠雎等人颇为振奋。

    尤其是屠雎,在他心中,魏地灾民那确实没有法纪公平来的重要。

    死一万人是个数字。

    死十万人也是个数字。

    都不能乱了法纪。

    嬴政则是就想看到子思齐吃瘪……尤其刚刚夫子的一招釜底抽薪,差点没让子思齐惊的下巴掉在地上。

    嬴政单是想想都觉得甚为有趣。

    华阳太后:“我感觉这个子思齐似乎有些黔驴技穷了,翻来覆去,就会这几招。”

    李斯:“现在的局势,夫子确实稳压了子思齐一头,不过子思齐明显还有底牌未出。”

    扶苏:“……”

    ……

    台上。

    子思齐经过短暂的愤慨莫名,又屡屡被许尚驳斥,他开始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

    又过了一会儿。

    子思齐开口道:“此一时彼一时,现今海内无害,九州一统,理应偃武修文,行仁政以安天下……再者,关中和中原都是大秦的疆土,尽管习俗共识相悖,阁下也不能单以功爵法纪进行定论,你必须得兼顾我儒家的仁德民意,方可安中原民心。”

    子思齐搬出了促进一统的大帽子。

    你不是代表秦廷吗?

    轻易改变司法定性,那确实是你的优势!

    但代表秦廷也意味着需要兼顾大局。

    现在我就搬出一统的大帽子。

    你总不能独据关中,而弃中原吧?

    “呵呵!天下大治,外儒内法确实是大势所趋,但凡事总得有个过程。”

    许尚毫不犹豫的道:“商君曾言【一刑】,【一赏】,【一教】。”

    “所谓一刑,便是刑无等级,可上大夫!”

    “而且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

    “也就是你有功也好,曾经做过善事也罢,只要你犯了法,就必须得受刑。”

    “所谓一赏,便是利禄、官爵,专出于兵,无有异施也!”

    “即:功爵只能从战场上获得……故,应当禁商,偃文,压制工造。”

    ……

    许尚所说的话,出自商君书的赏刑篇。

    商君的第一条,就直接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狗屁规矩。

    第二条,则是让民众想要出头,就只能选择战场建功……

    毫无疑问。

    商君着实极端。

    但杀敌受赏的制度,并非源自秦国,也不是出自魏国,而是最初由齐国发起的。

    齐之技击,杀敌可得赏钱。

    说白了就是雇佣兵模式。

    然而。

    齐之技击得赏却不封爵,有钱却不显贵,注定政策难以持续。

    另外更重要的是……

    都知晓齐地行商非常挣钱。

    你苦哈哈的刀口舔血,在战场上挣来的三瓜两枣,还不够我一趟行商卖货的收益。

    你说你图个啥?

    同时齐地又是四民分业。

    也就是士农工商,无分贵贱。

    最终导致齐之技击迅速没落,比较有能力的人,都不愿当兵了,我随便干点别的……都比从军强……

    那我还有必要到战场上拼命吗?

    所以。

    商君提出的一赏,主要就是吸取了齐国的教训,故而提出了禁商的主张,甚至是直接废除货币。

    只为爆兵,并延续大秦的军武战力!

    “最后是一教。”

    许尚缓声继续:“商君只推崇尚武和战争,严禁礼乐礼仪,修文辩慧,以及那些什么春秋先贤之论,皆视其为【国害】矣!”

    “商君之法,成体系的从刑罚、赏赐、教化三个层面,强行引导民众产生一个强烈共识。”

    “那就是:富贵之门,功爵之身,唯出于兵也!”

    ……

    商君的一赏,一刑,一教……

    其实就等于后世的一句话。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只不过两者一文一武。

    各有侧重。

    对面。

    子思齐眉头紧缩:“阁下,你扯这么多的商君暴论,究竟何意?莫非你打算……在中原全面复兴商君之法?你觉得可能吗?”

    “不不不,你搞错了我的意思。”

    许尚摆了摆手,道:“我是想说,凡事都有个过程,现今的大秦,比之商君时期的大秦,已经好了非常多了。”

    “为促进一统,现今秦廷正全面调整发力。”

    “比如,商君一刑,有功从善,皆不得赦免,可现在功爵却能够抵罪。”

    “同时……秦廷也已经给过曲阜孔氏一次机会了。”

    “在东郡陨石案之前,孔氏一族还搞出了鲁壁藏书,孔鲋把诸多古之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