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琅琊开海(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厚。

    他说的没错。

    此番许尚对于上古先辈的推断,绝对不能让禹陵姒氏知晓。

    不然……确实会比较麻烦。

    如此。

    就更加要把商山四皓永久的囚禁至死了。

    另外。

    许尚也确实不仅仅只是通过后世禅让的事例进行反推,他还采用了韩非子的语录,作为观点基础。

    夏黄公作为当世的隐者大仕,转眼就能反应过来那句话出自韩非之口。

    这份才识积累的功力,属实不简单。

    可见夏黄公平时是下了苦功夫的。

    “放心。”

    许尚漠然:“今日的老夫之言,必然是传不到外头去了。”

    夏黄公:“……”

    随即。

    甪里先生和绮里季见状不妙,纷纷喊了两声荀子。

    荀子轻叹的道:“对于上古禅让制度,我也更加认同小徒韩非之言。”

    韩非是荀子最得意的弟子。

    两师徒虽然现在却一儒一法。

    却终究是同出一脉。

    即:坚持人性本恶论。

    旁侧。

    嬴政思维飘忽,因为他联想到了收服韩非的可能性。

    那就是只要荀子入秦为佐,成为陵邑稷下祭酒,韩非大概率会选择追随荀子左右。

    得其师。

    收其徒。

    果然这才叫真正的意外之喜啊!

    想到这里。

    嬴政的嘴角不由得上扬起来。

    尉缭子沉声道:“夏黄公,韩非虽说辈分不高,可其腹中之才华,你等是不能通过一言贬之的。”

    尉缭子很不喜欢,所谓的大儒名仕,动则说什么某某小辈算是个什么东西。

    常言道。

    学无先后。

    达者为师!

    儒家的陋习之一,首要当属论资排辈过于严重。

    动则便扯什么复古尊老!

    尉缭子偏就不喜欢这样,他更加推崇许尚的激进态度,标新立异……美哉我大秦少年,与国无疆……

    许尚接过话茬:“夏黄公,商山四皓中,以你的境界造诣最高!你当真觉得……我大秦应该用禅让制度,作为皇权传承的开端?你当真没有祸秦之心吗?”

    许尚说完,直接逼视向了夏黄公的双眼。

    随即。

    “……”

    夏黄公本能的避开了许尚的灼灼目光。

    就这一眼。

    很多话就没必要再继续说了。

    甪里先生、绮里季和东园公也没想到,夏黄公面对许尚的审视,竟然下意识会是这么个反应。

    毫无疑问。

    此番夏黄公属于擅自行事。

    其宁死也不愿为大秦献一良策。

    却也连累了三个至交好友,需得余生不见天日了。

    “我们言尽于此,剩下的时间……就让荀卿跟你们再聊聊吧。”

    许尚知晓,荀况身为稷下祭酒,八派之一,交友广泛。

    商山四皓与子张正关系甚佳,与荀况其实也是颇有交情的。

    奈何。

    世间事。

    总得向前看。

    商山四皓固步自封,注定与大秦背道而驰。

    后续许尚便带着嬴政和尉缭子出来了。

    没过多久。

    荀子也从囚狱中走出,他望着天上明月,一言未发。

    许尚上前拍了拍荀子的肩膀:“往事越千年,天上明月今又在,人间……依旧还是那个人间。生离死别什么的,到了我们这个年龄,也该看开一些了。”

    许尚完全可以理解荀子的心情。

    当一个人上了年纪之后。

    会本能的想着要落叶归根。

    因为家乡有熟悉的土地,熟悉的味道,熟悉的花草,熟悉的故人……

    而当曾经的少时至交,青年好友,一一离世以后。

    那种落寞孤寂的心情。

    不足外人道也。

    但许尚依旧不后悔在稷下学宫的所作所为。

    这道统文脉……儒系正宗……

    必须得由大秦亲手执掌。

    如果让儒法两派持续性的走向撕裂。

    许尚认为即便扶苏上台,恐怕也很难当个合格的守成之君。

    因为国统基础不稳。

    稍微出点什么事儿。

    就会地动山摇。

    现在肯定就不一样了。

    许尚已经为秦二世扫平了一切阻碍。

    儒法不再势如水火。

    扶苏只要不出大错,未来便是一片坦途。

    ……

    三日后。

    东巡队伍继续行进,前往了琅琊郡,始皇要开海巡视,澄清玉宇。

    左相李斯被留在了临淄城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