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收民心(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次日,淮阳郡。

    李信和共驩把昌平君的尸体,给押送到了军营大帐之中。

    扶苏迅速前来视察了一番。

    血亲长辈。

    阴阳相隔。

    这让扶苏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了生与死的界限。

    曾几何时。

    扶苏也在昌平君的怀中,各种撒欢过,那是他与母亲芈华去看自家外公。

    常言道,隔代亲。

    想来彼时的昌平君,对于扶苏也是发自内心的喜爱。

    现今时过境迁。

    纵然至亲在身旁,扶苏也不能选择相认。

    因为他眼前的昌平君尸体,早已被夫子和父皇定性为了冒牌伪王。

    扶苏是无法动摇这个此事的。

    他也无心做多余之事。

    因为他也清楚……

    兹事体大。

    如果他的外公真造了反,对他只会是百害而无一利。

    故,眼前已然死亡的昌平君,必须是假的。

    “枭首。”

    扶苏做出了一个较为艰难的决定,道:“斩下伪王的头颅,巡首楚地十一郡,以儆效尤。”

    李信拱手领命:“诺。”

    李信没有二话。

    直接拔剑上前,掀开部分帛布,一剑斩下,昌平君立马人首分离。

    其实按照贵族的规制。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损之便是无上的折辱。

    也是莫大的不孝……

    但扶苏依旧亲自下了命令,他再也不是曾经一尘不染的赤子了。

    身在高位。

    肩挑二世之名。

    他总不能连个冒牌伪王都不敢下令处置,哪怕这个伪王真是他的外公……

    其实扶苏最过不去的坎,是后续回到咸阳以后,不知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母亲。

    这种事情显然只能守口如瓶。

    半句实情都不能透露。

    “殿下,我去了。”

    李信微微垂首。

    扶苏点头:“嗯,有劳陇西侯再多跑一趟。”

    扶苏对于李信还是十分客气的。

    或许李信在当下的军武勋贵派系中,应该算作青壮派。

    但在扶苏的视角,李信其实可以被称作百战老将了,军功、资历都是拉满的。

    未来扶苏除了蒙氏一族,更多的肯定就是依仗李信的效忠了。

    就这样。

    李信亲自带着冒牌伪王的头颅,巡首楚地十一郡。

    接下来。

    扶苏则是就近开始收缴屈氏一族和昭氏一族的大批土地,直接开始做分发诸事。

    叛乱既已平定。

    接下来理应把收取民心作为首位。

    共驩对此表示……

    “咳咳!”

    共驩在某日傍晚时分,来到了中军大帐,他有些踌躇的道:“殿下,不知我共氏一族的土地,能否予以保全?”

    共驩在带路追袭昌平君的时候,真的是非常拼命。

    那么他自然也是有所求的。

    共氏一族的土地。

    共驩想着多多少少能够保全一些,留着图谋将来,以时待变。

    没错。

    共驩不忠于大楚,也不忠于大秦,他的立场永远都是把共氏一族的利益,放在首位。

    扶苏闻言略做思索的道:“共公,你的投效之功,我都记在心里,后续觐见父皇的时候,我自会多多美言,定当保举……”

    “唯独这土地分发一事牵连到徭役,徭役又与秦法中的连坐制度息息相关,秦法关乎民生,民生就是九州的民心所向。”

    “共公,我还是希望你能够把眼光放的长远一些。以后迁入关中之后,你共氏子弟也就有了正式出任大秦官吏的资格,这才是最重要的。”

    ……

    这个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比之权力更加重要。

    只要有了权……

    钱财、美人、名望都会聚集而来。

    反之。

    你再怎么有钱,搁真正的权臣面前,也只是案板鱼肉罢了。

    毫无疑问。

    共驩肯定还是懂得这个道理的。

    另外。

    共驩之前便知晓陵邑迁徙制度,只要迁入关中,他们就能够拥有各种特权。

    然而。

    共驩并不相信秦廷官差之言。

    可扶苏的当面允诺,肯定就是另一回事了。

    即:同样的话语,同样的政策。

    从不同人的嘴里说出来。

    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能够让共驩心甘情愿的抛家舍业,放弃祖辈积攒的一切,迁入关中……必须得是他能看见未来更多的回报……

    比如:准太子扶苏给他共氏一族当靠山。

    如此。

    朝廷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