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关中往事【王绾番外】(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秦昭襄王时期。

    时值开春,关中王家院落中。

    年仅八岁的王绾正在缠着自家大父,询问一些老一辈参与的河西之战诸事……

    眼下的清晨尽显凉意,王绾的鼻头冻得红红的,双目却又尽显激动之色。

    小孩子嘛。

    最喜欢的事情,便是听大父讲故事了。

    只见王家高祖收起原本温和的笑容道:“孙儿,河西之地,本就是我大秦的故土,然失而复得……却殊为不易,少梁一战,打的惨啊!你大父我负责的是征收后勤粮草,当时若非孝公求情,你大父我这颗脑袋早就没了。”

    王家高祖历经了献公、孝公、惠文王、武王,直至昭襄王……八十岁长寿高龄,妥妥的五朝老臣。

    虽官位未顶,但始终都是大秦的中坚砥柱级别。

    “啊?”

    小王绾疑惑的道:“这是为什么啊?战场上打的惨,可大父负责的是征收粮草,这事儿不是很安全的吗?”

    小王绾已经听自家祖父说了很多过去的战争故事,所以他对前线和后勤的概念,还是比较熟知的。

    王家高祖笑着摇了摇头:“孙儿,打仗哪里的安全一说啊?尤其当时的魏武卒那可老霸道了,他们武器、甲胄和配合的都很好,我们老秦人能够拼得……也就只有一个不怕死了。”

    “问题是不怕死,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打赢仗,你吃不饱饭,没有力气,到了战场上再怎么不怕死也没用的。”

    “可我们那时候穷啊!打大仗我们耗不起,最后从关中征收粮食,其实就是在跟百姓抢粮……”

    “这就等于,要么饿死百姓,要么饿死前线锐士。”

    “孙儿,如果是你,你怎么选?”

    ……

    王家高祖问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

    战争就是如此残酷。

    前线得搏命。

    后方也得搏命。

    区别在于,一者是抗敌,二者是饥饿。

    “这……这……”

    小王绾咬了咬嘴唇,道:“那肯定还是得保证让前线锐士活命。”

    王家高祖:“为什么?”

    小王绾:“为了……为了……反正就是不能让敌人打败我们。”

    小王绾自然不懂这其中的关节,他只是单纯的想要打赢仗。

    胜利。

    是刻在每一个老秦人的骨子里的。

    “呵呵,你小子说的对,却又不够充分。”

    王家高祖轻声道:“孙儿,你记住,如果有一天你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你必须得收起妇人之仁,竭尽全力也要保证前线锐士活命。”

    “因为百姓饿死了,土地依旧是我们大秦的。”

    “可如果前线锐士都饿死了,敌人就会做大冲进来,然后抢我们的地,杀我们的人。”

    “到时候,人跟地……我们一样都保不住。”

    ……

    宁肯站着死。

    绝不跪着生。

    真逼到了那个境地,哪怕饿死大量百姓,也得不惜一切获得胜利。

    否则。

    败者,照样还是得失去一切。

    与其在失败中承受压迫和掠夺,不如让自己化身虎狼,纵然食亲之肉,也要和敌人同归于尽。

    “大父,我记住了。”

    小王绾年纪不大,悟性还是挺高的,一下就明白了自家祖父的意思。

    没了百姓,国还在。

    没了锐士,大秦就会亡国,就会失去土地,失去所有。

    “大父,少梁之战我们最终赢了吗?”

    小王绾好奇的挺直了腰板。

    王家高祖闻言也忍不住微微扬起了下巴:“那当然是赢了的,我们生擒了魏军上将军公叔痤,尔后魏军大败……只可惜,献公在少梁之战中也受了重伤……”

    说到这里。

    王家高祖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他现在每每想起,仍旧会觉得献公不容易。

    太不容易了。

    “对了孙儿,其实你大父我并不是负责后勤粮草的主官。”

    王家高祖又转而道:“我们当时的后勤主官乃是栎阳令,他死了……你猜他是怎么死的?”

    王家高祖开始给自家的孙儿出题。

    小王绾闻言立即道:“想来一定是被敌军绕路偷袭埋伏了吧?”

    小王绾觉得似乎只有这个原因了。

    不然什么栎阳令,比他祖父还高的官,又怎么会死呢?

    “我们确实中途受到了袭扰,不过都是一些小股敌军,并没有太大的变故。”

    王家高祖深吸一口气,道:“栎阳令,他是被活生生饿死的……你能想象吗?一个主管粮草军需的上官,竟然能够被饿死……我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极为震惊的。”

    “同时也正因为栎阳令的舍身,方才换得我们没有被军法明正典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