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淋尖踢斛,浮收勒折(5/5)
大臣阿桂,心腹中的心腹。
和珅跟阿桂很是不对付。
而和珅对付阿桂的方法也很巧妙,那就是举荐阿桂外放担任更重要的差事,比如前往边关整军,一去就是好几年。
阿桂人不在京师。
只有和珅搁乾隆身边,这肯定就是谁离权力核心越近,谁就能够越占便宜了。
所以。
你若是海瑞,那就想个办法给你闲置供起来。
你若是阿桂,陪同皇帝一起长大,那就把你举荐到远离京师的到任,让你无法继续留在皇帝身边。
反正总有办法对付你。
毕竟谁让你的心中装着国家,装着百姓呢?
你装,我不装。
那我就没有软肋。
而且我还没有下限。
我的头上只有皇帝一片天,我可以用尽一切手段,哄皇帝开心,再结党同盟,独霸朝纲。
这就是和珅之流的手段。
忽然。
“我现在终于明白,皇帝陛下统一度量衡的意义所在了。”
扶苏莫名有些后脖颈子冒凉气的道:“如果九州的度量衡依旧全都按照各地习俗,那么每换算一次,就会产生一次行政运行成本,尔后遭到经办官吏的上下其手,最后苦的只会是天下万民……”
扶苏以前看待自家父皇的一统国策,都会习惯性的从国统出发。
也就是为了彰显大秦之国威,巩固一统。
自然就需要让文字、货币、车辙和度量衡全部归一。
而现在按照夫子所言,等于是从民生角度,解释了一统国策重要性。
政策繁琐、花样越多。
留给官吏钻空子的机会和次数也会对应增多。
这事儿单是想想就麻烦。
好在此番东巡,一统国策也都得到了大力推进,就算最为顽固的楚地,现在都有了显着的进步。
旁侧。
华阳太后也颇为感叹的道:“听完夫子之言,确实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一统政策的重要性。尤其是度量衡,涉及到征收赋税,如果不统一……国家很快就会出现大麻烦。”
华阳太后觉得夫子对于一些官场潜规则的开解,是非常实用的。
于她而言,属于开了眼界。
可对扶苏来说,等于是直接醍醐灌顶了。
“夫子能否预测一下。”
嬴政想了想,询问道:“我大秦的关中区域,何时会发展成打点满朝,再对百姓踢斛淋尖,浮收勒折的地步?”
嬴政比较关心这个问题。
现在大秦基层收税的时候,经办官吏估计也会有一些小动作。
但嬴政相信……
大体上绝对没有达到浮收勒折的程度。
至于中原之地的话。
嬴政肯定就没有这个自信了。
关中秦吏,鱼肉中原黔首属实是无可避免的一件事。
嬴政也没有办法。
他刚刚的问题,专门强调了关中区域。
只要关中稳固……
就算中原出些变故。
大秦也能据守函谷关,稳住国统基本盘。
或许这也是嬴政没有严办王绾的真正原因……
在其心中。
一统宏愿固然重要。
可大秦起于关中,以关中为根基的事实,都是绝对无法改变的。
“小赵,你这个问题还真是有点问到我了。”
许尚认真的思索了一下,道:“我估摸着十来年左右吧,从二世继位开始,关中区域无论是庙堂官场,亦或者民间基层,就都得面临行政运行成本急剧增加的现实。”
始皇在,大家该收敛肯定还是要收敛一些的。
始皇若不在了。
就像野马失去了缰绳,那还不得撒欢式的狂飙突进,浪到飞起?
至于二世要如何才能重新压得住大局。
无论谁上位结果都是一样的……压不住……
许尚在此事上尽显悲观之色。
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
人心如水,注定会随着的推移,不断朝下滑落。
许尚能做的……唯有让小儒生到时候能够看开一些,可别因为心理认知的落差太大,平白把自己给整抑郁了。
……
和珅跟阿桂很是不对付。
而和珅对付阿桂的方法也很巧妙,那就是举荐阿桂外放担任更重要的差事,比如前往边关整军,一去就是好几年。
阿桂人不在京师。
只有和珅搁乾隆身边,这肯定就是谁离权力核心越近,谁就能够越占便宜了。
所以。
你若是海瑞,那就想个办法给你闲置供起来。
你若是阿桂,陪同皇帝一起长大,那就把你举荐到远离京师的到任,让你无法继续留在皇帝身边。
反正总有办法对付你。
毕竟谁让你的心中装着国家,装着百姓呢?
你装,我不装。
那我就没有软肋。
而且我还没有下限。
我的头上只有皇帝一片天,我可以用尽一切手段,哄皇帝开心,再结党同盟,独霸朝纲。
这就是和珅之流的手段。
忽然。
“我现在终于明白,皇帝陛下统一度量衡的意义所在了。”
扶苏莫名有些后脖颈子冒凉气的道:“如果九州的度量衡依旧全都按照各地习俗,那么每换算一次,就会产生一次行政运行成本,尔后遭到经办官吏的上下其手,最后苦的只会是天下万民……”
扶苏以前看待自家父皇的一统国策,都会习惯性的从国统出发。
也就是为了彰显大秦之国威,巩固一统。
自然就需要让文字、货币、车辙和度量衡全部归一。
而现在按照夫子所言,等于是从民生角度,解释了一统国策重要性。
政策繁琐、花样越多。
留给官吏钻空子的机会和次数也会对应增多。
这事儿单是想想就麻烦。
好在此番东巡,一统国策也都得到了大力推进,就算最为顽固的楚地,现在都有了显着的进步。
旁侧。
华阳太后也颇为感叹的道:“听完夫子之言,确实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一统政策的重要性。尤其是度量衡,涉及到征收赋税,如果不统一……国家很快就会出现大麻烦。”
华阳太后觉得夫子对于一些官场潜规则的开解,是非常实用的。
于她而言,属于开了眼界。
可对扶苏来说,等于是直接醍醐灌顶了。
“夫子能否预测一下。”
嬴政想了想,询问道:“我大秦的关中区域,何时会发展成打点满朝,再对百姓踢斛淋尖,浮收勒折的地步?”
嬴政比较关心这个问题。
现在大秦基层收税的时候,经办官吏估计也会有一些小动作。
但嬴政相信……
大体上绝对没有达到浮收勒折的程度。
至于中原之地的话。
嬴政肯定就没有这个自信了。
关中秦吏,鱼肉中原黔首属实是无可避免的一件事。
嬴政也没有办法。
他刚刚的问题,专门强调了关中区域。
只要关中稳固……
就算中原出些变故。
大秦也能据守函谷关,稳住国统基本盘。
或许这也是嬴政没有严办王绾的真正原因……
在其心中。
一统宏愿固然重要。
可大秦起于关中,以关中为根基的事实,都是绝对无法改变的。
“小赵,你这个问题还真是有点问到我了。”
许尚认真的思索了一下,道:“我估摸着十来年左右吧,从二世继位开始,关中区域无论是庙堂官场,亦或者民间基层,就都得面临行政运行成本急剧增加的现实。”
始皇在,大家该收敛肯定还是要收敛一些的。
始皇若不在了。
就像野马失去了缰绳,那还不得撒欢式的狂飙突进,浪到飞起?
至于二世要如何才能重新压得住大局。
无论谁上位结果都是一样的……压不住……
许尚在此事上尽显悲观之色。
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
人心如水,注定会随着的推移,不断朝下滑落。
许尚能做的……唯有让小儒生到时候能够看开一些,可别因为心理认知的落差太大,平白把自己给整抑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