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辛赞(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公元1157年,也就是南宋绍兴二十七年,十八岁的辛弃疾到金国都城燕京参加科举考试。”

    始皇大大的狗:要来了,他的传奇一生要开始了。

    草莓奶糖:感觉像满级大佬走出新手村。

    明月松间照:如果他的一生真能像游戏那么简单就好了。

    俞悦:“可惜了,没有这种如果。

    金国灭辽后。学了宋辽制度,开科取士,招募中原汉人为官。只不过辛弃疾此去,不是为了奔赴金国那条青云路。

    而是祖父辛赞让他深入金国的都城,绘制山川地势图,记录金军军事据点,以及金国政治形势。”

    狂放如李白都惊呆了:“这还真是艺高人胆大啊!”

    杜甫同样震惊了:“他不会还真回去了吧?”

    俞悦:辛弃疾一路北上,走走停停,将故土山河装入了胸中。

    见过了朝暮晨昏,风云流散,直面了青山妩媚,江河东流,当真是把半个人间塞了个满怀,才养出了一口浩然气。

    辛弃疾在燕京科举。自然是落第而归,毕竟按照辛赞的计划,他还要去第二次。”

    李白\/杜甫:......

    有这么虎的祖父,难怪后人会说辛弃疾是文人里最能打的,这要是不能打估计人早就没了。

    西汉—霍去病:辛将军,你的名字起得确实不错!很衬你,我同意悦娘子说的你祖父起名是照着我起的了!

    小霍高兴坏了,原来辛弃疾竟然这么猛,那岂不是和他差不多?怎么说他还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所以他愿意称呼辛弃疾为将军,他这样的人,生来就合该驰骋沙场。

    南宋—辛弃疾:多谢小霍将军。

    能被霍去病认可,辛弃疾觉得进来笼罩在自己脑袋上的愁绪都仿佛一时之间消散了些许,他不禁露出点点笑意。

    俞悦:“好好好,又是一个追星成功现场。

    辛弃疾一次得手后,20岁的他又在公元1160年,再赴燕京参加科举,对之前的一些错漏进行修正。

    只是这一次。当辛弃疾带着画满密密麻麻路线的图纸回家时,祖父辛赞却连看一眼的力气都没有了。

    辛赞痛喉咙里,囫囵吐出几个字:‘起事!起事!起事!’言罢气绝。

    辛弃疾清楚。祖父长久谋划的起事,终究还是落在了自己的肩上了。”

    辛赞还想叫辛弃疾认真听他讲课,却见辛弃疾眼眶红红的,无论如何都再不肯听一个字。

    辛赞看了小辛弃疾半天,终究是叹了口气,他冲年纪还小的辛弃疾招招手:“过来。”

    辛弃疾一头撞入祖父如今还算健壮的怀抱,泣不成声:“祖父,您如何就能狠下心舍孙儿而去,我那时才二十岁!”

    辛赞轻轻拍辛弃疾的背给他顺气:“生老病死又如何是我做得了主的?只是我即使去了,你也莫要太过伤怀。

    须知现今的第一要务,是如何北上伐金,收复我大宋燕云十六州的失地。”

    辛弃疾还要再说,却被辛赞打断。

    辛赞摸着辛弃疾的头告诉他:“但还好,这方世界,我们是幸运的,岳将军得了悦娘子的机缘,如今还过得好好的。

    他正带着岳家军一路北上,看了天幕想必会联系我,届时我与将军里应外合,必能成事。”

    辛弃疾还有些愣愣的:“祖父,也就是说,这一次,我们肯定能一统大宋对吗,您再也不会被人称作‘虏官’了,对不对?”

    辛赞点头:“对,这一次,我们会一举夺下被外族掌控了几百年的失地,让无数流离失所的人可以重逢。”

    辛赞牵起辛弃疾的手:“还有,这一次,想必你也不用这么辛苦,不用深入敌后,提心吊胆。”

    辛弃疾摇摇头:“祖父,我不怕吃苦。”

    辛赞笑了:“好孩子。”

    九州一色的霜:辛大人真的是为了南宋操碎了心,他谋划南归谋划了几十年,死了都要让孙子继承遗志。

    草莓奶糖:谁说不是呢,赵构不在意的,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努力地靠近。

    就要芋泥波波:故土难离啊,哪怕被人弃如敝履,可是他们自己不能放弃自己。

    白居易叹气:“是啊,故土难离,我们不是千年后的现代,无论去哪都是一张高铁票或者飞机票的事。

    他们真正可以做到朝碧海而暮苍梧,我们如今却只有双腿,只有牛车驴车,甚至就连天子都只有驾六。”

    白行简跟着他哥叹气:“是啊,他们再不济,也可以打电话,打视频,发消息以慰思念,我们却只能托鸿雁传书。”

    白居易:“幸好,如今我们有了天幕,也可以打视频打电话了。”

    白行简:“只怕这天幕不会一直都在。”

    白居易:“无妨,有过已经够了。”

    大多数古人都有天幕不会一直都在的觉悟,他们明白,这天幕总有一天会跟它来时无声无息一样地消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