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五章 赵匡胤都疑惑了:不是……我大宋居然存在了三百年?!(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除此之外,必须向各路派遣使臣。

    巡察那些应当施行的各种惠政是否施行。

    这样,就不会发生阻隔皇恩的现象。

    这些,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庆历十条。”

    听了韩成所说的这些话后,赵匡胤点了点头。

    觉得这庆历变革倒还不错。

    这庆历十条,切合实际。

    各个方面都给考虑到了。

    但是再仔细想想,他还是觉得,这庆历新政,有一些地方不太对劲。

    如此想了一会之后,突然之间脑海当中,一下子生出了不少的想法。

    明白了自己觉得不对劲的地方在哪里了!

    那就是太多了,太全了!

    他们弄的庆历新政自然是好的,而且从这庆历新政当中,能够看得出来。

    这赵祯还有这些大臣们,确确实实对当前的局势,有着很切实的担忧。

    并且还是真的想要改变时局,让大宋变得不一样。

    可是,他们太急了!

    真的太急了!

    大宋虽然各个方面,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事情不是这么做的!

    这些事,需要有个侧重点,一项一项的进行。

    这变革,哪一项都会触碰到无数人的利益。

    而一般能够从这里面获得利益的人,大多身份都还不低。

    历来推行新政,就最容易受到很多人的阻碍。

    一项一项的推行,有皇帝支持倒还好说一点。

    可是他们现在,却一下子把各方面的事情,都给一股脑子颁发了出去。

    如此一来,那阻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可以说,除了他们这些支持新政的人之外,其余各方面的都给一网打尽,推到了敌对一方。

    如此,将会产生多大的阻力可想而知。

    这事儿需要循序渐进,一件一件的来。

    这样的话,在没有涉及到切身利益之时,很多人就会选择作壁上观。

    甚至于,还可以用一些办法,把其中的一部分人给暂时拉拢到自己这边。

    让他们也支持新政。

    等到一些事情落实,取得了一定成就,并以此而拉拢了一些,新政的受益之人后。

    再对其方面进行动手。

    这就叫做各个击破。

    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要保证自己的这边的力量占据优势。

    这就和作战是同样的道理。

    结果范仲淹他们这些人,推行新政却根本没有管这些。

    不分主次,不讲究策略,不问青红皂白,把所有该得罪的人,一股脑子全都给得罪了!

    涵盖的内容太多,涉及到利益阶层也同样太多,变革太大!

    想要一口吃个胖子。

    这样岂不是很容易会被噎死

    这事儿只怕是难以为继。

    这些人是不懂兵法啊!

    他们是在改革啊!

    这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那是真真正正的打仗!

    虽然和战场之上的那种真刀真枪的拼杀不一样,却也一样凶险万分。

    需要全力以赴,也需要讲究策略。

    他们现在这样的做法,那简直就和在自己刚建立大宋之时。

    在那各个国家林立的情况之下,以大宋一地,和周围的所有国家同时开战,是同样的道理!

    在这种情况下,岂不是会被对方给灭掉

    越想他就越来气,越想就觉得这些人太不会办事了。

    想法是好的,但这做事的办法。却真是全凭理想化。

    这些人,不会真读书读傻了吧

    世间的事儿,若真这么好办,那就好了。

    如此想着,再想想这赵祯被称之为宋仁宗。

    可见性格是一个软弱之辈,不是坚定之人。

    而这又是变法之时的一个大忌。

    变法之时,除了需要有敢于斗争之人,有识之士,采用合适的手段来推行。

    最为重要的,还需要有一个非常坚定的,站在变革派这边的皇帝。

    对他们进行大力的支持,毫不动摇。

    这也是为什么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一个重大原因之所在。

    这赵祯,被称之为宋仁宗,脾气肯定很好。

    而这样好脾气的人往往有一个很大的毛病,那就是耳根子软。

    很多事情上,容易摇摆不定。

    偏听偏信。

    “这庆历新政,只怕……结局不是太好吧”

    脑海当中,一瞬间闪过了诸多的想法。

    赵匡胤深吸一口气,把这诸多的想法压下来之后,望着韩成出声说道。

    声音都显得有些低沉,心情也一样是无比的沉重。

    虽然韩成还没有说出结果,但他也觉得自己所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