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讲】(5/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对于前面佛陀所说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这四科,这个相状是生灭的,而且都是一念心性所显现的,他产生疑惑。换句话说,我们一念心性即空,它是不变,这一部分阿罗汉他同意,我们这一念心性是空性。即假,它能够“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它会变现种种的五阴。随缘这一部分,阿罗汉听了以后,听不懂。说我们这一念心性又怎么能够创造外境呢?说是外在的世界是内心所创造的,这怎么可能呢?因为二乘人一路都是把心跟境是切开的,所以它这一段产生很大的疑惑。就是心境之间的互动,内心怎么创造外境,外境又怎么回到心性,这个观念它产生了很大的障碍,所以佛陀必须再继续说明。分两段:一,明事理性相本融;二,明迷悟因缘无性。

    丁一、明事理性相本融 分三:戊一、疑请;戊二、许宣;戊三、正说

    先看第一段,明事理性相本融。这个事相就是我们的五阴身心,生灭变化的;这个理性就是现前一念心性。那么心性怎么能够创造事相,事相又怎么回归到理性,这两个观念要怎么融通呢?佛陀必须再加以说明。这个地方分成三段:第一个,疑请;第二个,许宣;第三个,正说。

    戊一、疑请 分二:己一、叙敬;己二、叹述

    我们看,二乘人心中有疑惑来启请佛陀开示。“疑请”当中又分成两段:第一个,叙敬;第二个,叹述。

    己一、叙敬

    我们看叙述的一个恭敬的仪式。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佛陀讲完了四科七大,阿难尊者也开了悟,用偈颂赞叹佛陀,也发了愿。这个时候,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就是满慈子,在大众当中站起来。因为他要请法,不能坐着,要从座位站起来。站起来以后,“偏袒右肩”——这是印度表示恭敬的一种仪式,然后右膝着地,双手合掌,内心恭敬,来白告佛陀。这是说,他本来是坐着,这个时候站起来请法。

    己二、叹述 分二:庚一、叹教;庚二、述请

    我们看己二的“叹述”,赞叹、叙述佛陀的功德。这个地方有两段:第一个,叹教;第二个,述请。

    庚一、叹教

    先看赞叹大乘教法的殊胜。

    大威德世尊,善为众生敷演如来第一义谛!

    “大威德世尊”是赞叹佛陀自受用的功德。佛陀以真实的我空、法空的智慧来断除心中的烦恼,所以叫大威德。“善为众生”,是赞叹佛陀善巧的智慧。他能够用种种的善巧譬喻来演说妙法,开导众生。这个是佛陀利他的功德。所以这两个是包括佛陀自利利他的功德。

    身为一个佛陀,他能够开演如来所证的“第一义谛”。这个第一义谛,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它当体即空,当你入空观的时候,一念心性就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无相;入假观的时候,它就变现了五阴身心;然后你再入空观,又回归到一念心性。这个可以说是不思议境,不可思议的。一念心性能够变现万法,万法又能够回归到一念心性,这个是很难讲清楚的。而佛陀竟然能够用这样的语言,把一念心性怎么变现万法、万法又怎么样回归到一念心性,“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这个真妄不二的道理讲这么详细,实在是大威德,实在是善巧方便。所以说先赞叹佛陀一番。

    庚二、述请 分三:辛一、总述疑情;辛二、别述二难;辛三、请佛开示

    我们再看“述请”,正式地叙述他心中的疑情。这当中有三段:第一个,总述疑情;第二个,别述二难;第三个,请佛开示。

    辛一、总述疑情

    先拢总地叙述他心中的疑情。看经文。

    一、叙昔未闻

    世尊常推,说法人中,我为第一,今闻如来微妙法音,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见,何况得闻?

    这个地方,他自己叙述他个人的因缘。说我富楼那,身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在过去的场合当中,佛陀经常地公开赞叹,说我身心世界的功德就是善为说法,我能够成就四无碍的辩才。佛陀在过去当中,不但赞叹我在释迦牟尼佛法当中说法第一,乃至于过去七佛当中,乃至于未来贤劫诸佛当中,我都是说法第一的。

    二、求今断惑

    身为一个说法第一的阿罗汉,现在听到佛陀这个楞严法会,我现在的情况,我也说一下。这个地方,“说法第一”是讲他过去的状态,这以下讲他现在的状态。说我身为说法第一的阿罗汉,我听了前面的三卷经文,我把我的想法表达一下。

    我听到佛陀精微奥妙的法音,说是一念心性“依体起用,全真成妄;摄用归体,全妄归真”,这个真妄不二,我讲出一个譬喻。好像一个聋子一样,耳朵聋的,已经听不到声音了,又远在一百步那么远的地方有一个蚊蚋,就是一个小蚊子的声音,我不要说是见到,连听都听不到。

    这个聋子就比喻二乘人。二乘人从来没有听到一念心性的道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