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淋尖踢斛,浮收勒折(1/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函谷关前。

    粮道官正在把近百车粟米,与驻军校尉进行交接。

    一切流程非常高效。

    驻军校尉下面有仓吏进行抽查和检阅,再有令吏从旁记录,最后由驻军校尉对一应数目表示点头,粮道官的押送任务也就完成了。

    这个流程在大秦的关中地区来看,确实很简单。

    然而。

    如果对应到后世一个中晚期的王朝。

    一切需要官吏进行交接的事情。

    都会产生相当高行政运行成本。

    说白了就是得迎来送往的上供纳钱,什么三节两寿,冰敬火敬,都是最基本的。

    另外。

    函谷关之所以临时补充军粮。

    因为始皇的东巡随行军队,会在函谷关稍作停留,会消耗一些储备粮,自然就需要对应补充一些。

    同时。

    始皇的东巡随行军队,在魏地待了比较长的时间,让本就多灾的魏地五郡,财政和仓储方面全都雪上加霜。

    怎么办?

    自然该调集一些还是要调集一些的。

    首先皇帝明年继续对魏地采取免税的政策,秦廷不赈灾,同样也不收税,至于过冬会死多少人。

    只能说没办法。

    皇帝能够做的是……以调集军粮的名义,搞定了明年修缮黄河的徭役劳工所需,这就又减轻了魏地灾民的一大负担。

    实在不行。

    魏地灾民就只能选择投效卖命,早点修缮好黄河,早点过上安生日子。

    至于从关中征调粮草的事儿,自然都有冯去疾进行负责,他这个御史大夫兼副相……监察百官的职责变轻了,副相的行政任务则是增加了。

    还有把关中粮草对接押送至魏地,这个事儿由王翦亲自举荐专人负责押送。

    王离就在魏地挂名督造黄河,天底下所有人都知晓王离的爷爷乃是武成侯王翦,押粮官肯定就更加不用说了。

    你总不能把心思动到老上司的亲孙子身上吧?

    如此。

    就可以看出许尚在人事安排上的巧妙。

    这种时候。

    王离有没有什么大本事,根本不重要,用的就是他的背景和身份。

    这就像有些公司的玩票富二代,平时上班都是各种迟到早退,工作也推给同事,可老板却依旧会对其和颜悦色,最重要的原因便是……玩票富二代的用处,对于老板来说从来不是干活,而是在关键时刻用其人脉,保住公司的主要业务。

    这种现象在金融、银行领域就更加显着了。

    金融得拉投资。

    银行得拉存款。

    你上学考第几名,根本不重要。

    你老子和亲戚有没有钱,这很重要。

    要么就是你长的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言归正传。

    大秦在关中地区的行政效率,可以说是非常之高,绝对能够对山东六国产生碾压的级别。

    这也是大秦能够一统天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

    黑冰马车中。

    嬴政也敏锐的把粮草交接的全过程,尽皆收入眼中,他表示很满意。

    老秦人就这点好。

    坚韧,踏实,暂且没有太多的滑头。

    不过以后就很难说了。

    嬴政同样认为,官吏都有一个廉洁保质期,经时日久,难免腐坏。

    对此,嬴政也没什么好办法。

    暂且让关中区域保持较高的行政效率,这就很不容易了。

    未来的事儿。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旁侧。

    华阳太后和尉缭子的注意力,此刻全部都在许尚的身上。

    华阳太后对于宫廷里面的潜规则还是懂很多的,可一旦涉及到官场……她其实知道的就没有那么清楚了。

    刚刚听许尚那么一说。

    华阳太后只觉天底下果然都是一样的,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人情世故,任谁都都无法免俗。

    这确实不是某个清官就能改变对方。

    就像宫廷之内。

    华阳太后并不讨厌收钱的侍女和女官,她更讨厌的是……收了钱,你还办不好事儿,那她肯定要严惩的。

    好一点的便是收钱又能办事,可以用用。

    收钱能办事,还懂得把钱的大头都上供的,这就是能够发展成心腹的。

    至于那些不收钱,办不成事儿,亦或者干脆不办事儿的家伙。

    华阳太后都不喜欢。

    至于你说你不收钱,你还能把事儿给办好了……这太难了,华阳太后表示她不信……这世上就没有这样的人……

    换算到官场。

    都是一样的道理。

    你不收钱,还能把事儿办的漂亮。

    这已经不是能臣了。

    而是牛逼中的牛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